返回第二十二章 祭天大典 气运金莲开(第1/4页)  云溪之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刚擦亮,一抹鱼肚白显露,挂在天空的圆月依稀可见,远方的苍穹上太白闪烁。

    太康城里所有皇族宗亲,文武大臣五品以上,及未受封的新科进们,皆汇聚于城西北角钦天监。

    明薇起的比含章还要早,从头到脚的行头都要为他亲自挑选。

    新科进士们都没有受封,自然不需要穿官服戴官帽,明薇就给他准备了进贤冠,将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披于脑后。

    一袭鎏金镶丝长衫,腰间束着镶金祥云玉带板,悬佩玉蝉,右徵角,左宫羽,英俊潇洒中不失庄重肃穆。

    卯时一刻,就要起床收拾仪表,这会都是哈欠连天。群臣虽然困乏,但都保持着整齐序列,以免失仪。

    嘉隆帝尤其注重礼仪,在嘉隆十年曾因礼仪秩序之争而掀起一场大争论,太院十夫子为主力辩驳群雄,十夫子引经据典,更是搬出上古圣王之道,最终结果圣上全力支持。

    十夫子不仅大获全胜,而且反对派官员全部被罚俸,斥责,情节严重者则被施以杖刑。

    有了上次琼林宴的教训,容不得再出一点差错。羽林军昨夜就已经将钦天监团团围住,方圆十里全部隔离清理,金羽卫更是对太史楼祭台反复排查,连一只蚊子都不放进去。至于参与祭天大典的城内百姓,也都是三代以内身家清白。

    礼部虽然人手短缺,但是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礼部上下,自尚书、右侍郎到祠祭清吏司等官员心中明白,若不能趁此机会在圣上心中改善形象,恐怕此生也就无望了。

    北伐祭天大典百年第一次,武官们的兴奋是远胜过其他大臣,北伐有仗打,自然不会再被那帮酸儒文人给骑在头上,重文轻武的朝局也将随之改变。

    太院大祭酒任主祭官,高声唱礼,圣上的仪仗队缓缓进场,只见最前方十二个金甲力士高举龙旗,北斗豹尾紧随其后,白色训象八头分列左右,布旗六十四面。每面旗帜由五位金羽卫护卫,一人执旗四人执弓。

    嘉隆帝头戴十二旒冕冠,身披十二章赤金盘织龙衮,走在队列最中间。

    后面跟着三排各色伞盖团扇,以及百余个举着旗牌的校尉。

    群臣见皇帝驾到,跪倒参拜,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辰时一刻,吉时已到,祭天大典正式开始。

    先有主祭官,宣读圣人礼仪,众人齐整衣冠。

    而后上三牲,焚香祭酒,行饮酒礼。

    在嘉隆帝站在太史楼广场中心位置,引领众臣,朝四方跪拜,每次跪拜,均有亚祭官太常寺卿高诵祭祠,抑扬顿挫。

    奏乐迎神,金奏齐鸣,再拜。十二门礼炮轰鸣,响彻全城,参与祭典臣民,全部跪拜。

    初献,亚献,宣读《北伐祭文》: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原居内以制胡夷,胡夷居外以奉中,未闻以胡夷居中而制天下也。

    自前端朝祚倾移,北胡铁骑趁机侵略中原,四海硝烟,生灵涂炭。

    彼时君臣昏聩,纲纪糜烂,达人志士,皆冠履倒置之叹。

    后太祖奋起三世之余烈,历时十余载,平乱四境,扛鼎中原,驱除胡夷,还百姓以太平盛世。

    然,今有胡夷不遵教化,废坏纲常,以弟酖兄,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义者,御世之大防。

    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胡夷视人命如草芥,则人心离叛,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犯关胡夷,保境安民,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今誓立北伐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