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四章 制度(第2/3页)  重生东汉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动对外战争。再加上郭斌打到哪里,生意便做到哪里的发展策略,从此以后,对外战争便再也不是劳民伤财的坏事,反而会成为刺激全民奋斗精神和开拓进取思想的导火索。/p

    戏志才甚至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颍川郡中便会掀起一股进军草原的热潮,鲜卑人怕是要没有好日子过了。/p

    一行七百余人在距离塞外三城二十里远处,便受到了张世平与苏双的热情迎接。郭斌派遣的斥候,早已将大军抵达的大致日期传达给两人,出城迎接,郭斌虽不提倡,却也体量张世平与苏双的一番心意。/p

    见到跪拜在土路上的二人均瘦削了不少,郭斌暗暗点头,下马将二人扶起,叹道:“两位在塞外受苦了!”/p

    两人受宠若惊,忙道:“能为主公分忧,属下求之不得。”/p

    郭斌点点头,携着张世平与苏双因激动而颤抖的双手,进城了。/p

    说是城,可它的城墙既不高也不厚,其高大程度与中原豪族建设的庄子相差不了太多,只是城墙外多了一条护城河。根据张世平的介绍,这是当初建城的时候挖土烧砖,便干脆沿着城墙的地基挖,待完成以后,再将河水引进来,形成一条活水,用以抵御敌人入侵。多了这条并不甚浅窄的护城河,整个城市的防御体系有了质的提升。/p

    待进了城,只见每一条街道都很是宽阔,且中间都设有在阳翟县中常见的新式公路:中间建有复线的水泥制马车轨道。为了不妨碍人们横穿马路,后世天桥一般横穿道路的拱形桥体也出现在了新城之中。/p

    而且每一条街道,不论是东西走向还是南北走向,皆是笔直地横贯整个城市,你甚至可以站在南城门处直接看到北城门外巡值的兵丁。这种简单明了的布局,是郭斌精心设计、特别要求的。它使得管理者更加方便而明了地管理城市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整个城市的运作效率。/p

    也就是在塞外,而且是从零开始建设新城市,整个城市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供他自由发挥。若是在中原,老百姓还不得炸了锅?城内的土地犬牙交错,想要如此肆意地布局或者建设一条贯通南北的公路,其难度之大不啻进行一场规模不小的战斗。/p

    大军进城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塞外之地,极少看到如此装备精良的大汉官军,便是塞外三城中的守军,平日里也都是身着鲜卑人常穿的皮裘。因为这皮裘非但保暖,其韧性更是远超麻布衣服,更可以在一定距离之外有效地抵御弓箭的射击。当然,这仅限于鲜卑人所常用的石箭头或者是骨制的箭头,若是碰到汉军之中常用的铁箭头,其防御力便要大打折扣了。/p

    塞外三城的居民大多是被俘的黄巾军士兵,这些原本为了一口吃食而揭竿起义的可怜人们,如今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虽然每日里分得的吃食不多,许多人最多吃个七分饱,可在这乱世之中,有口吃的便要谢天谢地了,哪里还会计较许多?更何况,便是在好的年月,田里的收成也不足以保证一家人吃饱啊!生活在塞外,除了冷点儿,饭锅里经常还能看到肉汤。这种好像“地主家”的奢侈生活,是绝大多数人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p

    因此,塞外三城的治安状况,竟然是出奇的好,普通民众对于管理者命令的服从程度,也让人瞠目结舌。/p

    郭斌骑在马上进城,正侧身与落后一个马头的张世平低声地交谈,旁边的群众中突然有人说道:“那莫不是伏龙亭侯?”/p

    顿时,有人附和道:“不错,应当便是伏龙亭侯,当初我在广宗城内瞧见过他!好家伙,城内十几万人,他竟带着一个人就敢进来,真真是好胆色啊!”/p

    接着,只听有人惊呼,道:“哎哟,你看后面那个豹头环眼的黑面将军,可不就是跟着伏龙亭侯进广宗的那个人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