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不到这个地步。人分为三六九等,有穷人也有富人,变得富有的途径有很多种,而人穷困的原因却也有内在的统一性。
许多穷人也是起早贪黑,整日里累得腰酸背痛,可还是穷得吃不上饭。他们最缺的不是奋斗的决心,也不是勤奋的习惯,而是成为富人的野心,是成为人上人的格局,是成为成功人士的眼界。
当一个人整日里看到的是某些执法人员驱赶路边摆摊的小商贩时,他所孜孜以求的很可能便是努力学习,考上公务员。其目标虽不是为了欺负穷人,起码不被欺负吧?而当一个人整日里看到的是身边的亲戚朋友通过办工厂、搞实业,成为了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时,其孜孜以求的自也是建工厂,做老板。所以有的地方富裕,是组团富裕,有的人做餐饮业,搞得红红火火,连带着亲戚朋友,乃至村中的同乡,也开始干起了自己的买卖。这就是眼光和格局的不同,产生的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即便是写小说,若是没有一书成神的愿景,便不会在剧情上精密构思,在遣词造句上反复雕琢,自然亦成不了神。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也是颇有道理的。
一个人武功达到一定境界之后,其看待世界的眼光也自不同。三国演义中吕布之所以如此嚣张跋扈,不服丁原,不服董卓,不服刘备,连曹操他也不服气,实在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因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他的骄傲是刻在骨子里的。他的这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并非初生牛犊一般无知的自大,而是建立在世所共知的事实面前,他是天下第一,无可置疑。
黄忠也是相似,所谓一法通万法通,武功练到了这等境界后,眼光自也高了,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流民,你便很难跟他聊民族主义。因此,黄忠听到郭斌一心为公的言语,心中便不由得涌起了知己之情。这让他不由得想起在父子对坐之时,黄叙对他说的话。
他这个儿子虽然自幼体弱,又是不爱说话的性子,却极是聪颖睿智。那晚黄叙对黄忠道:“父亲为了儿子的病情耽误了前程,儿子内心极是不安。”阻住要说话的黄忠,黄叙继续说道:“荆州四战之地,南阳人杰地灵,更是光武帝龙兴之所,世家大族盘踞其间。然其间豪门大户,邓氏、阴氏以外戚而灭;李、吴、贾、岑等国朝初年的大族亦是人才凋零。如今黄巾四起,天下扰攘,各地豪杰奋起,而南阳独无一人可依。日后一旦有事,则不是改换门庭,做个贰臣,便是一番愚忠,最终是人死族灭的下场。”
这一番话说得黄忠陷入沉默,黄叙的话他一向极听得进去的,这一番话中说得也是有理有据。
创立东汉一朝的光武帝刘秀,本是南阳人,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终于成了天下的共主。东汉立国之初,南阳人在朝堂上占有绝对优势,云台二十八将中,南阳籍者十三人。光武帝的开国三公:邓禹为大司徒,李通为司空,吴汉为大司马,皆南阳人。
后来,为了将强中央集权,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掌控,光武帝决定退功臣、进文吏,军功集团皆以列侯奉朝请归家,不再参与朝政,仅有三人例外:即邓禹、李通、贾复,皆南阳人。
然而,即便是祖宗们曾抢下了这么多的好牌,也挡不住不肖子孙的败坏。南阳豪族并无一家成功把士人家族转型成了后汉末年的世家大族。根据冯世明先生在里的统计,朝中南阳籍官吏在光武、明帝、章帝三朝有五十二人,和帝至顺帝为三十八人,桓帝之后为十二人。
黄叙话里的意思是,如今这汉家的江山怕是要发生动乱了,荆州处于四战之地,势必会引起各路人马的争抢。而南阳却未曾出现一个可以统领大伙儿争雄天下,保全南阳的豪门大族。若是一定要效力荆州的话,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为了保全性命而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