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九章 渔村(第2/3页)  重生东汉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来一众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男子,这些人有的拿着鱼叉,有的拿着菜刀,有的拿着弓箭,更有人直接拄着木棍便出来了。看这些人的气色,虽称不上面色红润、身宽体胖,可较之一路所见的流民,却都要健康强壮得多了。

    关羽瞧着眼前这一百多“全副武装”的人,丹凤眼便是一眯,瞧了郭斌一眼,方策马出列道:“我等是颍川来的客商,往吴郡访友的,路过贵庄,想要买些鱼虾粮食果腹,并无其他的意思,请各位行个方便。”

    这时,一个手持马槊,腰悬环首刀,满面虬髯的粗豪大汉答道:“既是如此,便请各位入庄,好生歇息歇息。”言谈之间,竟丝毫不见庄户人的紧张瑟缩,说话自然流畅,神态亦颇不卑不亢。

    关羽道:“适才一声惊叫,却不知是和缘故?”

    那汉子答道:“乡野之人,没见过如此神骏的宝马,却让贵客取笑了。”

    关羽与郭斌对视一眼,开口道:“既是如此,那便麻烦贵庄了。在下关羽,字云长,敢问阁下高姓大名,也好有个称呼不是?”

    那汉子道:“在下黄召耳,乡下汉子没有表字,贵客便请入庄。”说着侧身伸手一邀。

    关羽见状,当先策马上前,郭斌则不动声色地跟在后面进了渔村,董杏儿心中虽颇为不解,见郭斌似乎毫无顾忌,便也跟着进去了。

    众人策马来到庄中,却见一切虽颇简陋,收拾得却干净整齐,打鱼的网子正撑在杆子上晾晒,村子一侧还有一处木制的小码头,上面系着几艘渔船,在随着江中的水流不住飘动荡漾。

    庄中以石头堆砌而成的排列不甚齐整的民房中,除了几处较大的显然是祠堂一类屋子的大门关着,一应住户的房屋均是门户洞开。那关着的大房子前面的空地上,支着一口大锅,底下燃着的木柴劈啪作响,闻着锅里的气味,炖的似是鱼汤。

    众人心中惊异,这个黄召耳却原来如此不凡,竟能将这小小的渔村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能在此处生存下去,想来与其集中村民力量同吃同住有关,否则祠堂门口驾着的大锅又该怎么解释呢?

    关羽上前与黄召耳一番交涉后,便带着众人集中在村子西北角处,占据了**间空屋子,马匹便就近拴在屋外临时钉下的木桩子上。待进了屋子,众人则又是一愣,只见屋子中收拾得极干净,非但铺盖被褥之类不见踪迹,便是连锅碗瓢盆,床榻席子,都不见一点儿,只在地上随便散落着竹制筷子、破碎的瓦罐等一点儿小杂物。

    郭斌与关羽对视一眼,便命令军士各自以军用毛毯铺在地上安歇,他却与关羽、张飞、董杏儿、管亥诸人凑在一处商议起来。

    关羽率先开口道:“主公,这小小的渔村处处透着古怪,我们今日夜中须得小心行事。”

    管亥心中好奇,道:“这话却是从何说起?”

    关羽道:“你瞧这小小的渔村,竟有近百青壮,难道便不奇怪?”

    管亥道:“若是这么说起来,倒也确是如此。”

    “而且村中并未曾见到老人、孩子与妇女,岂不奇怪?这些住房均大门洞开,房中连一张桌子、一张床铺都未曾看到,岂不奇怪?再看这领头的黄召耳,若他真的只是一介村夫,面对我们这五十余骑,近八十匹马,竟丝毫不见局促之心,又岂不奇怪?”关羽一连三个反问,说得众人心中惊异。

    董杏儿问道:“那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

    郭斌沉声道:“身处乱世,啸聚山林,自以为是的人多如牛毛,这些人想来便是所谓打家劫舍的江湖好汉了吧?只看这屋子中竟无一点浮尘,便晓得这处原本是睡人的,这渔村的原住民,怕是被集中到了那处祠堂里去了吧。”

    关羽默然不语。

    旁边一直未曾说话的张飞见状,大是恚怒,当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