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就任(第2/3页)  重生东汉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的压力,一看便知是武功高绝之士。

    只见赵云如伏卧之巨龙,锋芒内敛,沉稳如山;关羽则似高据山巅的猛虎,双目微眯,偶尔流出的神光却摄人心魄。

    这二人站在这里,真仿若龙骧虎跱,蛇豕屏窜,就连张飞这等粗豪奔放之士,亦放肆不起来。

    当下张飞停步,向二人道:“在下燕人张飞,表字翼德,敢问两位高姓。”

    郭斌拉着张飞道:“这位姓赵,名云,表字子龙,是鄙师兄。”说着又指着关羽道,“这位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武功之高,在下是望尘莫及的。”

    张飞肃然起敬,老老实实地道:“今日有幸得见诸位英豪,实在是老张的福气。”

    然而对一众谋臣,老张则毫不理会。

    看得郭斌苦笑摇头,赵云和关羽二人则连连逊谢。

    张飞一进屋里,便闻到了扑鼻酒香,待看到桌上一坛坛最上等的英雄血,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顾不得客气,一坐下便胡吃海塞起来,是夜宾主尽欢而散。

    次日一早,张飞便早早起床,加入了晨跑的行列。来伏龙山庄近一个月,他早习惯了众人晨练喊号子声。

    晨跑结束,便拉着郭斌、赵云、关羽、管亥四人在校场上拉开阵势比起武来,只赢得了围观群众的阵阵喝彩之声。

    只一日,张飞便与众人打成一片,与赵云、关羽诸人更是生出惺惺相惜之情。

    武功练到极高的境界,一个可以相匹敌的对手实在是难寻得很的。

    如此,在庄中歇息了三日,郭斌便启程往阳翟县城行去。此次去阳翟县城不同以往,自京师回到阳翟,戏志才便早早地派人去县衙与原任刘县令做了交接,将府库中的物资账目等等该做交接的均做了清点,今日郭斌前去县衙,便是验看吏部文书,交接县令大印而已,自今日起,郭斌将是阳翟的老父母,这百里之地的实际支配者。

    阳翟在后世属于河南禹州市,历史悠久,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国都。

    《帝王世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水经.颍水注》:云“颍水自竭东迳阳翟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因此,说阳翟是华夏民族的起源地也是很有道理的。这一点,可以从古汉语中寻得蛛丝马迹。

    在研究古汉语读音时,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日语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读法,而华夏的读法便是其一。古汉语中“华”与“夏”同音,读作“ka”。

    那么为何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喜欢称自己为华夏民族呢?为什么我们会自称华夏儿女呢?

    因为夏是中华大地上有记录的最早的封建王朝,是这片土地上的明珠。于是,当时阳翟附近的人自豪地称自己为“夏人”,鉴于当时的识字率很低,可能很多时候,人们便会认位这些人是“华人”。因为“华”与“夏”读音相近,而且“华”有美丽光彩,繁盛精要之意,正与“夏国”在人们心中光彩照人的美好期许与印象是一致的。

    慢慢地,这些人便成了“华夏人”,我们便也会自豪地称自己为“华夏儿女”。

    在今天的日语《大辞泉》解释中,对“华夏”一词的解释是:“华者,华贵美丽;夏者,兴旺繁盛。‘华夏’是中国人对自己祖国夸赞炫耀的词语。”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大一统时代,“中华思想”亦即“华夷思想”逐渐形成,中国人将“夏、华夏、中华、中国”之类的美称赋予自己的祖国,与周边发展程度低下的夷、狄、戎、蛮相区别。是对本国地处天下中心,文化为天下之冠的优越性的强烈自信的中华意识的结晶,是中华名族之民族意识形成的标志。

    到了东汉,颍川作为豫州最靠近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