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拜会(下)(第2/3页)  重生东汉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便在农夫五口之家,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郭小友此言何解?”司马徽也忍不住问道。

    看了一眼郭嘉,见其心中似有所得,郭斌方道:“若是五口之家,能耕者过百五十亩,百亩之收过百五十石呢?”戏志才接口道:“自是民用渐足,家有余粮了。只是这谈何容易啊。”

    郭斌道:“戏兄见识果然过于常人,此生产之力,郭某谓之生产力。”见几人都能理解,郭斌又道:“生产力发展,则民用自足,而生产力之发展在技术之革新。”说到这里,郭斌问郭嘉道:“技术之革新其实我朝早已有了,小弟,你可知道是什么?”

    这时郭嘉朗声道:“若欲五口之家能耕者过百五十亩,则必用牛耕;若欲百亩之收过百五十石,则可用代田法。”说到这里,众人均暗自点头。

    郭斌继续道:“虽有良法,而民不用,何也?难道是木耒比铁锄锋利吗?盖因民无余财也。”顿了顿,又道:“生产力之发展,技术之革新,何为要务?亦不过余财二字耳。”

    “中国北镇匈奴、鲜卑、高句丽,南抚彝越,西征朔漠,何也?兵甲之利也。兵甲之利,便在生产力之发展也。周之井田废弛,礼乐崩毁,何也?铁器牛耕之故也。铁器牛耕,便是生产力之发展也。”

    郭嘉听入了神,随口道:“既然礼崩乐坏全因生产力发展,那么生产力不发展岂不是更便宜?”说到这里,立时醒觉,看着郭斌满脸的不好意思,这是拆大哥的台呢。

    听到这里,众人都笑了,郭斌对郭嘉道:“小弟,你说尧舜之时,天子垂拱而天下治,是好是坏呢?”不等回答,郭斌继续道,“小弟可曾听过愚公移山?愚公说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若说子生二孙,孙又生二子,如此添丁,而生产力不发展的话,总有一日华夏便再无可开之荒地,民无新垦之田亩。”

    “尧舜之时民不过数万,国不过百里,而今大汉,幅员万里,民又何止千万。若是生产力不发展,那么饿殍遍野,易子而食,便不难想象。”郭斌接着道。

    这一番半吊子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将汉末的三位人杰说的一愣一愣的。

    郭斌趁热打铁道:“旬月之前,一伙‘山贼’到郭家庄借粮。说是山贼,却是连饭也吃不饱的可怜人,连庄汉也打不过。”顿了顿,语气沉重地道:“后来郭某收了这些山贼为家奴,之后才清楚,原来这些所谓山贼不过是一群失地农民,年老体弱,连卖身为奴竟也成了奢望。总共近三百人的山寨,却仅有三十个连饭都吃不饱的青壮。”晓之以理后,就该动之以情了。我就不信你不上钩。

    略作沉思后,郭斌道:“小子家中虽贫,却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看三百老弱冻饿而死,遂借粮若干,暂作维持。所谓授之鱼不若授之渔,借粮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乃做香皂。一为求银钱购粮;二为购置农具耕牛,以作长久之计。”想了想,又道:“其三嘛,也欲倚之作存身之所。郭某虽年小力微,却也想着从力所能及之处做起。”

    听到这里,戏志才眼中精光乍现,随即低头饮酒以做掩饰,郭嘉却是听得低头沉思。

    这时,却见司马徽起身避席再拜道:“郭小友见识非凡,胜我十倍。兼有仁德爱民之心,更难得的是,小小年纪便不避艰险,身体力行。司马徽浅陋,愿助小友一臂之力。”郭斌连忙起身回礼,口中连称不敢。却只看得小郭嘉两眼直冒金星,目瞪口呆。

    戏志才也放下酒杯,再拜道:“郭兄弟仁德之心令人感佩,如蒙不弃,请与交游。”

    郭斌大喜道:“故所愿也,不敢请耳。能得德操先生与志才兄之助,郭某三生之幸也。”

    遂令管亥将带来的香皂奉上,并讲明了用法。司马徽令小童端了一盆水上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