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九五六章 烦恼(第2/3页)  国色生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原四处迁徙,如同丧家之犬,在突施汗父亲的手中,就一度迁徙到极北之地,等到突施汗继承族长之位之后,这才带着族人缓慢向南方推进,这些年推进的速度极快,吞并了不少小部落。冯家一开始倒是将精力放在漠北,但是这些年却开始另有所图,对夷蛮的关注减少了许多,而且也并不将当年宛若丧家之犬的迟燕部族当回事,所以突施汗在漠北缓缓壮大起来。

    此前夷蛮派出兵马,作为雇佣军协助秦军平乱,突施汗自然不会参与其中,等到得知河西空虚,夷蛮兵反叛,如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突施汗自然不会错过,立马率领族中精锐,日夜不停,以最快的速度杀到了河西。

    积攒多年下来,迟燕部族兵强马壮,此番大小二三十个部族联盟,有五六万之众,而迟燕部族一个部族,便有八千骑兵,乃是个部族兵力最多的部落,加上他本身在草原上的威名,没有经过太大的争议,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此次攻打河西的统帅,对于其他部族来说,这个统帅只是暂时性的,无非只是有个首领凝聚各部族的实力,打下武平府城这样一座他们眼中的金山,此战过后,便是各回各家,各走各路。

    突施汗的目的当然不会只想指挥这一场战争,他却是想要借此机会,大展雄风,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草原盟主。

    要达到这个目的,必然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武平府城,一旦取胜,威名远播,自然而然成为有史以来夷蛮部族第一个率军攻下河西府城的统帅,此后对草原的影响,势必无人可比,可是一旦损兵折将铩羽而归,那么非但不能威震草原,恐怕日后反倒要成为各部族取笑的对象。

    所以突施汗早已经是下定决心,攻不下武平府城,就绝不能退兵,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拿下眼前这座坚城。

    夷蛮兵擅长马战,不长攻城,这一点无论是秦人还是突施汗自己都一清二楚,铁钩绳索这些简简单单的攻城工具,对于眼前的武平府城来说,实在是和自杀无异,死伤的多了,各部落的将士都少了许多的动力,毕竟他们是来求财,不是为了来送死。

    之前各部族争先恐后往武平府过来,哪怕是经过沿途的城池,也是旋风般而过,对他们而言,那些村镇小城,实在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真正的黄金美人,应该都在武平府城之内,可是攻城无数次,死伤不少,武平府城却难以撼动,这让不少部族开始回过头来,想着是否要往其他地方劫掠一番。

    让突施汗烦恼的,正是如此。

    正如马宏所料,夷蛮数万兵马,每日里的消耗确实不少,而他们也确实习惯于就地取材,派出兵马劫掠粮食,只是武平府城附近的村镇,先前就已经被扫荡多次,等到夷蛮军大举来犯之时,周边附近的村镇,不是被劫掠一空,便是百姓大批逃难,人迹罕见,如今想要通过劫掠补充几万兵马的补给,只能去往更远的地方。

    此时各部族开始想明白,大家是来求财,不是为了送命,既然攻打武平府只能增加伤亡,那还不如打着补充后勤的名义,外出抢掠,所有部族都不愿意眼睁睁地望着别人去打劫,都是叫嚣着要去劫掠,这才短短十日,人心就开始离散,如果是这样,就算再打上三五年,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突施汗知道绝不能让士气就如此涣散下去,必须想出法子继续站场战事,不但要找到合适的攻城方法,而且还要对后勤进行妥善的安排。

    对于各族将领争抢着要去劫掠补充后勤,突施汗只能用草原上最古老的办法来解决,那便是抽签,将长短不一的竹签插在地下,尔后各族将领各自从地上拔出竹签,竹签长者,领兵去周边劫掠,而竹签短者,只能留下来继续攻城。

    五六支部族抽得长签,欢喜不已,各自率领着本部兵马,离开驻地,四处劫掠,上万人马就此脱离大队。

    即使如此,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