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一零七章 梦碎(第2/3页)  国色生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此人跟随胡宗茂谋反,似乎对朝廷谈不上什么忠心,若是让他为朝廷所用,只怕他不会屈从。”

    黄玉谭抚须微笑道:“事在人为,就看楚督如何去说了。”

    何魁确实对朝廷充满了怨恨之心,他性情耿直,实际上是个内向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会将自己的愤怒积压在心中,直到某一天突然爆发出来。

    年轻时候的何魁,确实是意气风发,他饱读诗书,满腹才学,也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施展拳脚,报效这个国家。

    对于大秦帝国,何魁也曾抱有极大的希望,帝国初见时候的各项积极政策,也让何魁似乎看到了一代帝王励精图治的抱负。

    他愿意投身到这位帝王建立强大中原王朝的伟业之中,所以他积极参加考试,也一度成为了一名地方县令。

    他并不因为低而有丝毫的抱怨,对他看来,地方上的历练,对他的仕途有利无害,他需要历练自己,为帝国的伟业尽上自己的一份才干。

    但是现实却无情敌粉碎了他的雄心壮志,帝国的税收越来越严重,廊鄠县本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落后地区,却依然需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而西北地方官员贪墨成风,狼狈为奸,帝国初期的励精图治,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成了笑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帝国皇帝修道建宫,不顾百姓死活,而地方上的官员们打着朝廷的旗号,无法无天,强征暴敛,民不聊生。

    何魁率直的性子,让他在官僚体系中格格不入,只因为他的名望,上面并没有对他罢官免职,而是将他调到州城,明升暗降,从一个可以治理一县的堂尊,变成了只能在户部司抄抄写写的刀笔吏。

    何魁并没有因为自己被明升暗降而恼恨,可是在州城看到更多腐败的现象,与他当年的理想越来越远,他内心对大秦帝国的感觉渐渐从失望变成了绝望。

    当西梁铁骑攻破雁门关,践踏西北山河,自己的亲人甚至惨死在西梁铁蹄之下,何魁终于明白,曾经繁荣一时的大秦帝国,已经是无药可救,这个堕落的帝国,只能走向衰亡,生活在这个帝国之下的人们,缺衣少食,困苦不堪,他对帝国的绝望,变成了愤怒,变成了仇恨。

    他骨子里根本瞧不上胡宗茂,但是胡宗茂举兵造反,却是他骨子里希望看到的,他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碾碎这个堕落的帝国,重新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强大中原帝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胡宗茂虽然是打着反抗发出换的旗子举兵,但是何魁一眼就看穿,胡宗茂肯定是要举兵造反,他希望胡宗茂可以成的长久一些,因为大秦帝国的统治已经十分的残酷,天下百姓都是心存不满,当这里的反旗飘扬起来,何魁相信起来反抗大秦暴政的人们会越来越多。

    但是他知道,想要真正形成影响力,就必须顶住楚欢的征讨,只要能够守住贺州城,逼迫楚欢退兵,此事必将传遍天下,也会给无数想要反抗大秦暴政的人们以信心,可是一旦失利,那么将对准备反秦的人们以沉重的心理打击。

    所以他清楚,贺州城之战,其关乎的并不仅仅是一城的得失,而是关乎整个天下形势的一场大战,他希望这一战能够守住贺州成,给天下人以信心,他甚至已经想到,只要楚欢从贺州城铩羽而归,那么整个西关的反秦旗帜很快就会四处遍布,至少西关将成为反抗大秦的重要力量。

    为此,他甚至主动请缨,为胡宗茂撰写举兵文书,抨击楚欢的暴虐,虽然他心里很清楚,楚欢并不是一个残暴不仁的人,甚至来到西关之后,给西关的百姓带来了对抗瘟疫的药方,阻止了一场灭顶之灾,但是何魁知道,要做大事不拘小节,举兵反楚欢,就是举兵反朝廷,这面旗帜,一定要飘扬起来。

    他一直以为,胡宗茂谨小慎微,而且所做的准备,也确实足够防守贺州城,而且楚欢虽然是举兵来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