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零四七章 均田(第3/4页)  国色生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登入户册的人口,在规定的年岁之内,楚督可以给每名男丁徭役的时间。例如每名男丁一年之内,需要有二十天的徭役时间,那么这二十天的徭役,谁都不能免去。以前的徭役,士绅豪族都是免除,就好比发了洪水,百姓们因为徭役,只能上阵抗洪,而士绅豪族全族上下,无一人出力,别人抗洪之时,他们却是拖家带口,搬运家财,远避他处……其实洪水真的抵挡不住,那些普通百姓没有多少家财,收到的损失远比不上那些世家大户,可是在前面承担徭役的,却偏偏是那些百姓,你说他们心中可服气?”

    “如果是我,自然不会服气的。”楚欢叹道。

    “所以摊徭入户,士绅豪族也要按照人头数服徭役,一视同仁,定然可以收揽民心。”魏无忌道:“当然,楚督可以同时下达一条法令,无忌个人称之为赋徭互调。”

    “赋徭互调?”楚欢只觉得这个词有些新奇。

    “赋徭互调的意思,也就一句话,多赋可少徭,多徭可少赋。”魏无忌微顿了顿,思索了一下,才解释道:“就好若一名士绅,有二十日的徭役在身,可是他又不想服徭役,那么便可以多缴纳赋税代替徭役,官府下达法令,如果一日徭役等若一斗米,那么他二十日的徭役,可以用二十斗米代替,同样,如果某些百姓因为生产不力,又或者因为欠收,无法缴纳规定的赋税,那么可以用徭役代替,这样就可以灵活变化,解决许多的矛盾,无忌称之为赋徭互调!”

    裴绩禁不住拍手道:“好,无忌公子,我算是服了。”向楚欢道:“二弟,无忌公子今日所献之策,真是治国的良策,均田令和赋徭互调的法令一旦颁布下去,流落在外的难民,必然会纷涌而归,我甚至觉得,那些被迫沦为流寇的难民,也会因为这两道法令,弃匪从良。”

    楚欢也已经拍手笑道:“大哥,我今日终于明白,文人一支笔,可做十万兵,如果能够让那些流寇甘心回家务农,远比出兵征剿要强出太多。”

    “如果真的可以顺利实施,西关的人口必然迅速增长。”魏无忌很有信心道:“不但是西关流落在外的难民,只怕其他各地的百姓,也会往西关来?”

    “无忌公子的意思是?”

    “西关均田,当然只限于西关的百姓。”魏无忌道:“但是均田之后,佃农有自己的田地耕种,最受打击的,恐怕就是西关的士绅阶层,他们以前都是用最低廉的代价,雇用大量的佃农为自己耕种,如今佃农有了其他的道路,士绅的土地,就出现了雇人困难的局面。他们的田地不能无人耕种,只能提高待遇,雇佣长工,那么其他地方的百姓,很有可能会进入西关,成为士绅的雇工……!”

    “有道理!”楚欢颔首道。

    魏无忌道:“均田令和赋徭互调只要坚持下去,无忌相信,能够给官府带来极大的财富,又能让百姓的生活安定下来,西关也必然会慢慢富足强大……有了强大的西关道,若是西梁发兵来攻,西关也未必害怕。”

    裴绩已经是连连点头,他对军事十分的通晓,但是在内政上却不及军事,今日魏无忌所言,他却是难以想到,心想国富民强,那么无论做什么都会得心应手,这魏无忌看似是个落魄投奔而来的读书人,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有着治国之才,说的头头是道,事无巨细,均有考虑。

    说到这里,魏无忌已经从怀里取出一份册子来,册子已经有些发慌,“楚督,这是无忌多年以来,对均田令和赋徭互调的详细阐述,还有施行的方法,请楚督过目!”

    楚欢接过来,翻开了细细观看,魏无忌轻声道:“这几项法令的实施,说起来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却是十分的复杂,牵涉众多,首先要检地,测量土地的使用面积,好用来均田使用,此外,要清点户口,搞清楚均田的人头,而且要顺带清点当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