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零四六章 治国大策(第2/3页)  国色生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西关,但是无忌想,现在的西关,地广人稀的情况必不可免,这就是大良造口中所说的地过民,耕地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出现大量的荒地,对西关的振兴,绝无好处。”

    楚欢若有所思道:“无忌公子的意思是说,西关现在缺人力?”

    “恕无忌直言,人口锐减,对西关来说,甚至是一场比战争还要严重的灾难。”魏无忌神情凝重,“无忌入关之后,途经北山青州,在青州境内,看到了许多的西关难民,无忌当时也与不少人聊过,询问他们为何不返回故乡,对他们的心思,也是略知一二。”

    楚欢颔首道:“我前来赴任的时候,在青州也见到了大量的难民,看他们的情形,似乎并没有做好返乡的准备。”顿了顿,问道:“无忌公子,莫非他们是担心西梁人再次打过来?”

    魏无忌抬起手,摆摆手,“楚督没有耕过地,不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忽然感觉自己这句话有些唐突,尴尬道:“楚督,我的意思是……!”

    楚欢已经笑道:“无忌公子有话但说无妨,咱们现在坐在这里说话,只是朋友,没有拘束。”

    魏无忌心下顿宽,这才道:“就像读书人的笔,商人的秤,这田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不到万不得己,谁愿意流落在外?”

    “那他们为何不返回故乡?”

    “其实道理很简单,很多人以为,就算回到故土,那也活不了性命。”魏无忌叹道:“有地无粮,等若无地。多少人生生饿死,老百姓现在不怕刀枪,就怕没有粮食。西关三道,西梁人兵犯我秦国,几乎占领了西关全境,反倒是天山北山两道有惊无险,西梁铁蹄并没有进入他们的境内,所以他们的生产并没有得到破坏。西关多少土地豪绅家破人亡,财产被洗劫一空,而北山和天山的士绅,虽然在战时被征收了钱粮,但是元气未伤……!”顿了顿,才道:“否则北山士绅也不可能有那样的财力涌入西关,一掷千金。”

    楚欢微微颔首,裴绩也是若有所思。

    “所以等到秋收的时候,北山和天山的收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少他们不会饿死人。西关流民们也都说了,留在天山北山,就算乞讨,只怕也能得到几口饭吃,但是回到西关,连乞讨都没有地方可去。”魏无忌苦笑道:“返回西关的百姓中,大都是有自己几亩薄田的小农,那些租种土地的佃农,有不少就留在北山和天山,为当地的地主豪绅种田。当初那些佃农为地主豪绅种田,到了年终,还能留下几成,如今西关的难民在他们那边种田,条件苛刻,年终拿不到一斗粮食,但是雇主每日却能给他们一些汤汤水水,让他们生存下去。”

    楚欢叹了口气,他此前对此并无研究,但是也略有所知,帝国底层的百姓,分为小农和佃农,小农都是有自己的田地,但是数量极少,缴纳赋税之后,多少还能留下压仓粮,而佃农,没有自己的田地,只能为豪门大户种田,其实就是租田种粮,比起小农,他们除了要向官府缴纳赋税,还要将大部分的收成作为租金缴纳给雇主,一年到头,所剩无几,勉强糊口而已。

    至若奴仆,那就如同牛羊牲畜,可以自由买卖,他们自己的身体都不属于自己,就更不必说拥有自己的东西了。

    裴绩聆听许久,忽然开口道:“无忌公子说的不错,人口是重中之重,无论生产建设,哪怕是征兵,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如今的西关,正如无忌公子所言,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锐减……这对西关,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楚欢有些苦恼道:“难民流落在外,总不能拿着绳子将他们绑回来?”苦笑道:“有许多人已经在它地落脚,恐怕已经绝了返回故乡之心。”

    “无忌公子既然谈到这个问题,想必对这问题已经想了很久。”裴绩看向魏无忌,“无忌公子可有什么良方,化解这种境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