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三一章 三十六坞堡(第2/3页)  国色生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西关道能耕种的良田,有一半几乎就在西关七姓的手中,北山道的人就是想要占了西关七姓的田地……这事儿差点就成了,可是就在几个月前,西关七姓的人忽然从关内运过来大批的粮种,回来之后,便向外面告示,以前但凡是西关七姓的佃农,返乡之后,依然可以耕种土地,而且由西关七姓提供粮种,保证饿不死……!”

    楚欢笑道:“所以大伙儿便往家里跑?”

    “下官知道以前和西关七姓有关系的人,都已经跑回了家乡,粮种也都已经种上了。”周仁康道:“今年咱们西关道的粮食,大都是用来做粮种,以待来年收成,今年要熬过去,明年就能好不少……只是真要熬到明年收成,只怕还要饿死不少人……!”

    楚欢对这一点,心里倒是清楚。

    虽然从官府到士绅,都在想办法弄粮食,但是弄来的粮食,却也不能拿出来赈灾救命,大家都清楚,朝廷要应对东南的危局,只能暂时先将西北丢在一边,对于朝廷会送来大批的救灾粮食,只能是一种奢望,即使官兵剿灭了天门道之乱,但是帝国东南遭受严重破坏,关内多地出现民变,也导致许多田地荒芜,朝廷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那只能是痴人说梦,西北想要依靠朝廷是靠不住的,只能自救。

    西关三道,本就不是盛产粮食的地方,自产的粮食一直都无法支撑关西的需要,每年还需要从关内运粮过来,不过按照目下的局势,关中就算有余粮,也只会往东南运过去,而不是调到西北来,对于帝国来说,东南近在咫尺,天门之乱对帝国京都的威胁太大,帝国的一切资源,都要以东南战事为先,西北山高路远,在帝国被边陲,而且西梁大军已退,相比起东南的局势,西北在朝廷眼中的分量自然会轻很多。

    北山和天山二道,虽然没有遭受西梁军的直接破坏,但是因为大批难民的涌入,而不少难民直接从流民变成乱匪,在天山、北山打家劫舍,实际上也是经受了西梁军入侵的间接破坏,只是损失并不像西关道那样大。

    北山和天山二道,勒紧裤腰带,倒也能够凑合着撑过去,但是西关的情况明显不同,西关四州的其中三州直接遭受破坏,房屋被毁,田地被破坏,粮食牲畜更是几乎被劫掠一空,灰茫茫一片真干净,西关从上到下都明白,想要子孙后代活下去,就必须要先撑过眼下这一年,从外面得来的粮食,大部分都要用作粮种,如果不能省出粮种用于耕种,来年便没有盼头,眼下若是将得到的粮食用来填肚子,那么接下来所有人就只能等死。

    粮食要种下去,老百姓就只能撑过这一年,在来年收成之前,西关将一直处于缺粮断食的状态,西北本就苦,再缺粮少食,饿死人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那西北军呢?”楚欢皱眉道:“西北军现在情况如何?先前西北军一直都是在宁山一线……!”

    “哦,据说余老将军去世前,已经做了安排。”周仁康解释道:“西梁人打进来之前,雁门关有十万守军,打到后来,剩下不过三四万残兵败将,余老将军从关内调动了几万卫所军过来,将西北军的旧部也都收拢好,余老将军去世后,几万西北军将士都已经调到了雁门关那边,余老将军从关内带来的人马,暂时还没有撤回关内,他们也还在宁山那边驻扎,不过前些时日听说消息,西北军损失太大,要补充兵马,雁门关只靠那几万人实在不成,西梁人反复无常,也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打过来,所以卫所军很有可能要调到雁门关去,补充西北军的兵力……总督大人,这也是下官听他们胡乱说起,不知道是真是假……!”

    “本督暂时也不大清楚。”楚欢皱起眉头,调兵是兵部的事情,兵部担心西梁人去而复返,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楚欢心中清楚,西梁的摩诃兄弟正在打的你死我活,还有那个艳丽狡猾的古萨大妃,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