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七章 隋堤汴柳(第1/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定襄,玄都观,靖室。

    周胤微低着头,凝视着面前几案上的那根细长枝条,“……这是何物?”

    坐于他对面的孟宁昂笑着回答道,“‘通济渠柳’。”

    周胤微轻咳一声,整个人不禁往后靠了一靠,“也就是‘隋堤柳’?”

    孟宁昂纠正道,“或者说是‘汴河柳’,”他顿了顿,眼见着自己面前这位身披鹤氅、仙风道骨的周二公子把那根柳条往几案外推了一推,又忍不住解释道,“不过为了有别于‘古汴渠’,一般并不会这么说……”

    周胤微打断道,“我就算不通《水经注》,也多少读过《隋书》。”他冷冷道,“说罢,你折了这枝——姑且称它为‘杨柳’好了——要作什么?”

    孟宁昂粲然一笑,露出两排齐整的白牙,“献方物啊。”

    周胤微扬手一挥,瞬时便把那根柳枝从几案上扫了下去。

    孟宁昂像是没看到周胤微如此少有的激烈反应一般,仍自顾自地笑着说道,“昔大业年间,隋炀帝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百余万河南、淮北诸郡民,开凿通济渠,通济渠广四十步,其旁皆筑御道,树以柳,防暑盛……”

    周胤微接口道,“霜降献柳,闻所未闻。”

    孟宁昂毫不在意,“民间有俗语曰:‘霜降见霜,米谷满仓’,于此圣恩德照之下,莫说举国食粮丰羡,就是冬日酷寒之时,仍有‘杨柳依依’之景。”

    周胤微一字一顿道,“孟千驹,”他慢慢抬起头来,“你疯了。”

    孟宁昂不急不缓道,“我听闻圣上尝称赞文翰林有‘灵和蜀柳’之姿,想来,”他的喉结动了一下,“圣上应是会喜欢这‘柳叶青青’的罢?”

    周胤微盯着孟宁昂看了一会儿,和缓了声音道,“孟大人不是一直想由我引荐于家父么?”他轻柔了声音道,“若是孟大人方便,明日成行如何?”

    孟宁昂伸手从案下捡起了那根柳枝,复放回几上,“明日我要去一趟‘太常寺’,”他认真道,“祭仪方物诸事,皆须向‘太常寺’报备。”

    周胤微的目光冷冷的,乍看上去,就像是一颗黑冰永恒地凝结在他的瞳仁之中,“我劝孟大人明日成行,”他淡淡道,“立冬之后琐事更多,家父未必能抽得出身来。”

    这回孟宁昂倒没有再继续自说自话,反似笑非笑地回道,“周二公子是惯会‘引荐’的,”他把“引荐”两个字咬得很重,“就是日理万机之人也不在话下,何况令尊是您的生身父亲呢?”

    这句话不知是戳到了周胤微哪里,他一扫素日里的阴沉内敛,立时反唇相讥道,“孟大人若当真有心,便该去凿金弄玉地雕个笼子,再去蓬山捉只灵雀儿来往里头放着,或许圣上见了,还能开恩效仿昔年宋仁宗赐内,叫孟大人寻一个‘红杏尚书’当当,如此,岂不比这劳什子的‘隋堤汴柳’风雅多了?”

    孟宁昂倒不动气,只是淡淡道,“周二公子也知道我有心。”

    周胤微神情微动。

    孟宁昂伸过手,复抚上柳条柔嫩的枝腹,“《诗经》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周胤微淡漠道,“‘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孟宁昂信口回道,“毚兔岂直千里驹?”

    周胤微扯了下嘴角,又低下了头去,“请孟大人听我一言,”他淡淡道,“‘滥用民力’的话,圣上早已听过不少了;‘歌功颂德’的话,圣上亦早都听了个遍,折柳易枯,孟大人还是‘三思而行’得好。”

    孟宁昂笑了一下,这回他笑得有点苦,“夷吾思妾婧,何止‘三思’也?”

    周胤微一滞,随即道,“妾婧者,非纪婧也。”

    孟宁昂道,“她定不喜欢这个称呼。”

    周胤微低着头,好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