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七六章 跳高新技术:背越式诞生!(第3/3页)  中国体育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名选手成功的跳过了1米85,这等于是淘汰了一半的人,淘汰率也不算很高。

    如果资格赛第二组也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下午的决赛,将会有20位选手参赛。

    看过了第一组的资格赛,陈强已经对于这个时代的跳高运动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正如他所料的那样,这个时代的跳高运动员,使用的都是俯卧式的跳高技术。

    现代跳高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运动员们使用的是跨越式跳高,就是小学体育老师教的那种跳高方式,在1986年的雅典奥运会上,运动员使用的都是这种“小学生技术”。

    而到了第二届现代奥运会,“剪式技术”被使用出来,巴克斯捷尔用这种技术,越过了1米90的高度,成为了第一个跳过1米90的人。而后这种技术开始盛行起来,一直到五六十年代还有人使用,比如中国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在1957年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女子跳高的世界纪录,她当时使用的便是这种“剪式技术”。

    但是“剪式技术”技术比较复杂,不容易掌握,而且对于身体的柔韧性和控制力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使用这种技术的人比较少。今天的比赛中,陈强也没有看到有运动员使用“剪式技术”。

    到了1912年,美国运动员乔治霍林英发明了滚式技术,这种技术也被称之为“霍林式”,乔治霍林凭此打破了世界纪录,这种技术的出现,让世界上顶尖运动员的成绩,突破了里两米大关。在1956年的时候,仍然有运动员使用这种技术。

    而在今天的赛场上,陈强也看到了有几位运动员,使用这种滚式技术。

    到了1923年,苏联运动员波洛佐夫又创造出了“俯卧式”跳高技术,这种技术很快传播开来,并且广泛的被运动员所使用。1970年的时候,中国运动员倪志钦曾经使用这种技术,以2米29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而俯卧式技术的最高成绩来自于1978年,在一次室内比赛中,苏联人用这种技术跳出了2米35的成绩。

    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大多数的运动员使用更多都是这种俯卧式的技术。

    俯卧式技术之后,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背越式技术,不过这种技术要到六十年代才会出现。

    后来有人提出,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运动员使用背越式技术了,但是由于当时垫子不够柔软,所以运动员使用背越式技术,容易摔伤,因此背越式在当时是没法使用的。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