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元帝能够给田襄这份口谕,和田襄送给曹靖典藏版的《宁府杂谈》不无关系,尤其是《宁府杂谈》中的三字经一篇此刻已经在大魏境内广为流。
所以曹靖才会无视因为田襄而引起的长安事件,反过来去鼓励田襄,也是因为田襄的大名在大魏仕林之中声名鹊起,有了不少的影响力。
经过这次的事情,田襄的心里也是有底了。短时间内自己能够再次踏上仕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在的选择只能是静下心来,先将《三国演义》这本书先行写完,再说其他的。
张任那里自从得到田襄的手稿之后,将鼎元印号全功率开启,目标就是最短的时间内将《三国演义》的第一卷推向全国。
这次没有让一直徘徊在聚才居的这些人久等,随着鼎元印号的疯狂运转,聚才居最显眼的地方慢慢就摆上了《三国演义》的书籍。
现在的大魏境内,基本上每一个行省首府都已经开遍了聚才居,甚至连每一个试学地点的州府都已经布点聚才居。这样一来《三国演义》就像燎原之火一样在大魏境内疯狂传播开来,大魏的士子们纷纷以有一本《三国演义》为荣,一时间洛阳纸贵。
《三国演义》的风行甚至还带动了《宁府杂谈》的售卖,本来田襄的《宁府杂谈》只是为了在仕林中打响名声,只是小范围的印制了一些放在鼎元书苑中以备不时之需。士子们惊奇的发现《三国演义》的作者田襄还有另外一本书,这才买来一观。却发现这本书的档次好像都不弱于《三国演义》,所以《宁府杂谈》也开始变得火热起来。
当《三国演义》这本田襄前世的经典名着在大魏内风靡一时,田襄也没有闲着,赶紧趁热打铁开始写作第二卷。
不趁热打铁也不行呀,之前只是还只是张任和张清在田襄书房门口堵着。自从第一卷发行以来,连白灿和张广也经常出现在田襄的书房门口。也没有别的目的,都是被《三国演义》深深的吸引了,想要第一时间看到田襄的手稿。
所以田襄就算想偷偷懒,出去溜达一圈根本都没有机会,只能乖乖的呆在书房中奋笔疾书。
不过看着《三国演义》这本书从自己的手中慢慢的成型,那种成就感简直就是无法言喻。所以就算张任他们不去催促,田襄也想着尽快将这本书写完,才能实行自己的第三步。
田襄写完新的一章回,坐在椅子上伸了一个舒服的懒腰,好算不算田襄已经在书房里面足足的待了一个月的时间了。
张任他们现在看田襄就好像再看一个怪物一样,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看着田襄奋笔疾书,就好像这本《三国演义》一直呆在田襄的脑中,根本没有任何的才思阻断的时刻。
当田襄一个月的时间将《三国演义》全本写完的时候,张任、张清都已经对田襄这种变态的写作习以为常。
田襄也觉得今次自己表现的太过了一些,不过已经写完了,田襄也不去解释这些。主要也是没法解释,难道要让田襄解释自己是穿越过来的,这本书就一直存在自己脑海中,自己只需要誊写下来就好吗?
所以田襄没有解释,每当张清问起的时候,他也只是神秘莫测的笑了笑,根本不去接这些话茬,久而久之这件事情渐渐的淡了下去。
随着《三国演义》一卷一卷的发行,这本书渐渐的展开了全貌。书中所描写的宁叫我负天下人的曹操、义薄云天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苦心经营的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还有多智近妖的诸葛亮等等,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在田襄的描写下跃然纸上,甚至还引起了仕林才子们的大讨论。
这些讨论对田襄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演义、演义本来就是一家之言、于正史中夸张解构出来的小说。若是太过较真,这太过针尖对麦芒。
此时的田襄正在考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