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军中二老(第1/2页)  我主明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就得多打些柴禾!”卓轩应了一声,没有回头,径直走入后院。

    他知道,明代已有火棚,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相当于现代的温棚,只是火棚是在室内,而现代温棚却在室外。

    这个时代叫“菘”的大白菜刚从南方发展到北方,窖藏技术还没有普及,故而市面上难得见到大白菜。

    除了大白菜,这个季节苦寒的北方很难吃上别的新鲜蔬菜,所以,若不想靠吃腌菜、干菜过日子的话,就得将现成的火棚有效利用起来。

    本来很想去火棚那边看看,只是投军后,心中还有些许的忐忑,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吹吹冷风。

    暮色已至,天光不算暗淡,但见三片小树林围出了一片长方形的空地,这就是所谓的后院。

    朝林边缓行。

    地上仍有尚未消融的残雪,冷风吹来,寒意彻骨,思绪也在这一刻打开。

    投军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知前路如何?想来想去,改变人生的唯一机会就蕴藏在戎马生涯中,若足够优秀,被军方看重,应该有望落籍,但愿······不要过早死去。

    穿过疏林,丈远外是一道半人高的矮墙,墙外是数行排房,分成一间一间的居室,有的亮着灯火。排房前,数点人影晃动,半是戎装士卒,半是孩童。

    偶闻妇女呼儿唤女的声音传来,远处还有犬吠声。

    能同时见到士卒与家眷,矮墙那边应该是卫所军营舍。

    卓轩回首,蓦然醒悟过来,自己刚刚入住的营舍,甚至包括整个营兵的营地,原来都是卫所军的地盘,因组建营兵而被总镇署划出来了,东边仅以一道矮墙与卫所军营舍隔开。

    墙外似有数人细语,好像还混杂着一道熟悉的声音。卓轩双手扶着矮墙,一跃翻了过去。

    “看得出来,郭总兵想有所作为,但沈宪台、陈公公各有各的心思,只怕一场争端在所难免了。”这是一道苍老的声音,低沉而又略显口齿不清。

    不禁一惊。

    卧槽,如此敏感的隐秘谈话也能听到?

    那人所说的郭总兵自然是指郭登,陈公公也不难对号入座,应是镇守中官陈公,而沈宪台显然是指沈固。莫非都御史的别称叫宪台?

    觉得偷听这样的谈话很是不妥,急急刹住脚步,可是······晚了!一幢单独的大宅,大门敞开,堂上燃着烛火,三人围坐在一起,座上一名青壮,两名年迈的老者,全都身着军官常服。三双目光齐刷刷扫向门外,卓轩的身影正好落在他们的视线内。

    青壮者赫然就是林峰,目光如炬;两名老者茫然睁大了双眼,四颗眼珠如吊在那里一般,浑浊而又闪动着些许的精光。

    “哦,这是下官新招的营兵伍长,他叫卓轩,方入军营,大概是迷路了。”

    林峰向二位老者致歉,旋即冲卓轩道:“还不过来给袁指挥使、裴指挥同知见礼!”

    卓轩跨入门内,礼道:“小子见过袁指挥使、裴指挥同知。”

    指挥使是一卫军队的最高军官,一般管五千多号人,正三品品秩;指挥同知相当于卫所军副官,从三品品秩。

    大同城共有三卫,即大同左卫、大同右卫、大同前卫,非常时期,三卫人马肯定都驻扎于城内,也不知袁、裴二人究竟统领哪卫人马?

    卓轩根本就分不清谁姓袁,谁姓裴,只觉得二人年纪很大,六十大几的样子,偏瘦,脸上皱纹密布,气色倒是不错。

    这么大年纪的中级军官一般会选择告老回家,颐养天年,由子孙辈中的青壮者袭职,二人还在军中撑着,原因大抵有两种,要么是子孙辈中无青壮者袭职,要么是适逢战争年代,老者宁愿自己硬撑,也不愿陷儿孙于战火之中。

    袁、裴二人狐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