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九章 征粮纳钱,打井挖渠修堤(第1/2页)  华天夏之大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有人都移步到了前厅,杜十娘早已料到众人会在前厅议事,为众人沏好茶水后便与阿青一同站在了许宣的身后。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李白的杯子里装的不是茶而是酒,这也让李白朝杜十娘投去了致谢的目光。杜十娘还以浅笑,心中有些荡漾却又被几人的谈话吸引了过去。

    “你们的父亲不是已经封王了么,而且你们也是位列公候,甚至还是各部的要员,谁还敢对你们下手?让我来猜一猜。。。难道又是严嵩?”见李恪一副苦瓜脸的样子,许宣笑道。

    刘询看了李恪与赵伯琮一眼,有些忍俊不禁道:“可以说不是,也可以说是,皇上在封王令之后又下了防旱抗洪以及征粮令,是中书侍郎蔡京向皇上谏言,让李恪与赵伯琮去负责修堤挖渠打井,且兼征粮钱一事。蔡京自然是与严嵩走的近的人之一了。”

    许宣表示明白了地点了点头。

    原来前些日子连着下雨,导致河流河水暴涨,原先的河堤有支撑不住的迹象,若是决堤,洪水过境那百姓必遭大难。

    再往前,又是几个月的滴雨未落,百姓半年之间便要经历旱情和洪涝,对于嬴政来说,封王之后,这两个问题更亟需解决。好在的是,这两个问题都还没有形成灾民,否则灾民迁徙则又会引发出新的问题来。

    但不管是修堤还是挖渠,亦或是打井,都需要征用劳役,这劳役嘛自然也不能白白干活。嬴政已经下令各地打井防旱,修堤抗洪,挖渠抗旱防洪兼之,一口井三十石粮一里渠堤一万石粮,考虑到粮价上涨也可以以二十两相抵三十石粮。

    由于之前为了平定王仙芝之乱,嬴政将大部分的粮食都投入到了刘彻的汉军里,一来保证了开国之战的胜利,二来也修好了整个鲁地的官道,如今粮仓里所剩的军粮还要供养禁卫军,各将军也不会拿出自己的军粮来,士农工商,保证军队的供给才是首要的事,毕竟现在边疆也不太平。

    所以此次防旱抗洪需要的粮食也只能靠征用。

    征的自然是地京里头大户的粮,若是粮食不够,粮价上涨的话,钱也可以相抵。

    于是当嬴政的征粮令下发后,太极殿上议事的官员皆不敢作声,生怕自己给领到了这项差使。

    前面也说过,如今的商人大户或多或少都会与殿上的官员扯上关系,要让他们去征这些大户的粮食和钱与得罪自己人无区别,这种吃里扒外的事要是做了岂不是遭人恨?

    见无人作声,嬴政便又让大臣们举荐人出来担当此事。大殿之上,各个大臣面面相觑,同朝为官怎么着也不能推天天会见着面的同事进火坑啊,便又无人敢作声。

    想着这些个大臣连征粮的事都要如此小心谨慎,嬴政不禁有些气上心头,就快要喷出来的时候,身为中书侍郎的蔡京站了出来,开口就举荐了工部员外郎李恪与户部员外郎赵伯琮。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修堤挖渠打井之事皆由工部掌管,而涉及到钱粮又与户部脱不开关系,工部尚书李冰虽专于水利但有公事在身并不在京,户部尚书出面主持的话又有些小题大做了,因此由两部的员外郎联合治事最好不过。

    此外,蔡京还特意点到了李恪和赵伯琮广结京中大户子弟,若是由他们两个出面征钱粮自然也就少了许多阻碍。

    为何蔡京会特意要点出李恪赵伯琮与大户子弟关系的意图只有蔡京自己知道,但在其他人看来这都不过是要让李恪与赵伯琮得罪那些大户人家以及富家子弟的一种借口而已。

    要说结交大户,在殿上的官员谁没结交个一两个?包括蔡京自己还有那御史中丞赵高。难道让这些官员去征大户的粮就轻松简单了?平时那些大户巴结官员为的不就是出现这种事的时候能够让官员帮他们说说话,避开这些事,现在倒好,吃了大户的用了大户的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