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初天下读书人读到这道讨伐榜文的时候,没有不较好的,可事实证明,这位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并非骆宾王想象的那么不堪,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使得大唐在她的手中重新换发生机,倒是那帮太宗子孙越发不堪起来,可即便是如此,千百年来对这位走上干政道路的女皇帝并无好感,其喝骂之声时至今日仍能时时听读书人说起,可细细想一下,武氏除了重用了一些酷吏打击了一下政敌,未必做了令人发至的勾当,试问这样的勾当,无古往今来又几个帝王没做过,就连千古一帝唐太宗不也杀了自己的兄弟才做了这大唐的皇帝,为何男人做了反而被后人赞扬,女人做了这些,便要饱受世人的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的狠毒女子,说到底还是这道德礼仪都在读书人手里攥着罢了,武则天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孙皇后了,本朝的规矩可是太祖亲定,这帮读书人早已奉若神明,想要打破这个规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初永乐爷不过是想立战功卓越的汉王为太子,就遭受到读书人的强烈反对,为了这事儿永乐爷没少杀人,可结果如何,规矩还是那个规矩,所以仁宗才做了皇帝,可以说本朝的读书人风骨不是一般的硬朗。以孙皇后的心机,碰上了这帮为了维护祖宗规矩可以不要命的读书人,根本没有任何的胜算,而这种结果导致的局面只有两种,一种是孙皇后彻底妥协甘于躲在后宫做个不问政务的本分妇人,另一种则是打破祖宗定下的规矩,走到台前做一个垂帘听政的权势女人,以孙皇后的性子,王振几乎可以肯定的预言到孙皇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而后者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大明的权势在洪武爷的时候是皇帝一家独大的,这位来自民间的皇帝,以霹雳手段先后制造了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空印案将一干官员杀的杀,关的关,流放的流放,往日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在洪武爷一朝的时候根本没有地位可言,整整三十一年的洪武朝,早已成了洪武爷一言堂的朝廷,这样的局面除了洪武爷这样的开国君王能做得到,后面的继承人未必就能延续了,洪武三十一年第二代皇帝建文帝登基,这位长与妇人之手,性子难免宽和,加上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他参考及历朝刑法,修改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此举看似不错,实则是给了文官壮大的机会,只因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与祖上法制的霹雳手段相比,他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登基之初,便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几位老者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黄子澄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学者,他在洪武十八年举进士第一名。他在太祖皇帝时代担任过很多官职,太祖皇帝死后,被朱允炆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齐泰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他在洪武帝弥留之际受顾命,以护卫皇太孙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参与国政。方孝孺早在四十来岁的初年就已经是声名卓著的学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闻名,未中过举,在他很晚的岁月才开始进入仕宦生涯。朱允炆即位以后被召为翰林侍讲。
这三位儒家学者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黄子澄和齐泰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目的在改组帝国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方孝孺是,三位老师儒家式的教育让年轻的建文帝渐渐摒弃了太祖一朝定下的基调,在洪武爷一朝饱受打压的文官集团在建文一朝开始走上了正道,他们鼓动建文帝以以文臣学士作为主要仕进对象,大开科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