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510章:望尔修身为万民(第1/2页)  逍遥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朕年幼时不太明白,为何太祖爷非要留在种种规矩让朱家子孙遵从,直到朕做了皇太子,皇祖爷手把手的教朕如何治国,如何去体会民间疾苦,让朕做一个让百姓爱戴的好皇帝,朕登基已有十年,十年来朕对先祖的教诲不敢有丝毫的遗忘,自问算得一个好皇帝,庆幸之余,每每思来,朕能有今日,是太祖给朕打下了这片大好的江山,是皇祖爷爷给朕安排好了治国安邦的大臣,是父王教会了朕做皇帝要仁慈,如今轮到了朕了,朕能给后世子孙留点什么呢,是治国安邦之策,还是一个祖宗留下的种种规矩呢,显然都可以,可再好的规矩,再好的治国安邦之策,又如何得一个安定大明更值得子孙期待呢,咱们与鞑子打了差不多一百年了,难道还要这样无休无止的打下去么,这样的战事不光是朕觉得厌烦了,是天下的百姓也烦透了这战事,朕想那些蒙古的牧民难道真那么想打仗么,他们也有妻儿父母,也有自己的家园,连年的战火摧毁了他们的一切,朕以为他们我们更愿意看到这天下太平,而这也是朕最愿意给子孙留下的,起战争,天下太平更值得我们去做!”

    金銮殿内一阵沉默,谁也没说话,谁也不知该说什么,他们在内心深处默默的问自己,自己真那么喜欢打仗么,祖宗的牌坊真的那么神圣不可侵犯么,还有当真不在乎将士百姓的死活么?他们很快用力的摇了摇头,十年寒窗苦读,为了是什么,不是有朝一日能站在朝堂之,显出自己胸所学,保天下太平,百姓过安定的日子么,怎么事情到了眼前,有诸多的争论呢?

    起场众人落寞的神情,杨士显得十分高兴,他的高兴不至于皇帝心头以有了主意,百官认识了自己的内心,而是在于杨溥对此事的态度,以及刚才说的那一番话,三杨自从宣德初年,便共同辅佐朝廷,如今算算日子已有十年之久,可以说三人早已是心意相通如同一人,早已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他原先最担心的便是因这件事坏了三人之间的轻易以及共事的默契,但杨溥的那一番话,毫无疑问打消了他的顾虑,心头顿时松了一口气。

    “好你个弘济看不出你挺能说的。连老夫都自叹不如!”杨荣笑眯眯的先前走了一步,不着痕迹的在杨溥的手腕拍了拍。

    杨溥瞪了他一眼,道:“往常都是你与东里兄在朝堂之大出风头,今日也该换换我了。”

    杨荣点头道:“也该换换了!不过以后可别再弄这么一出了,怪吓人的。”

    杨溥冷哼了声道:“你以为我愿意啊,还不是被你们给逼的,天下谁不知三杨共事多年,总不能因这点事情坏了我们的名声吧!“

    杨荣叹了声,道:“弘济往日看你不声不响,还以为你不在乎这名头,到了今日才明白,原来你是看重的。”

    杨溥没好气的道:“我又不是木头,十几年了不容许我有点感情啊!”

    杨荣嘿嘿笑道道:“容许,容许,哪能不容许啊!”说完冲着杨士眨了眨眼,三人相视一望,彼此笑开。

    “相逢一笑泯恩仇……?”杨荣刚感慨开了,一旁的杨溥便打趣道:“你会不会形容啊,咱们有什么恩什么仇了,用得着一笑泯恩仇么?”

    “那是什么,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个也不太合适吧?”杨荣尴尬的道。

    杨溥道:“亏你平日里还自称才子,感情是浪得虚名啊,咱们这点事,该是,沉舟侧畔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杨荣一愣,道:“这个好像也不对吧……?”不等杨荣把话说完,杨溥已与杨士哈哈大笑起来。

    场的气氛因杨溥、皇帝这一番话变得欢快起来,皇帝目视众官儿问道:“诸位可还有别的意见。”

    要说到了这个点,还有人有不同的意见,那不是傻子,是不知趣了,很显然能站在金銮殿,仰望皇帝的人都是大明的精英,几十年的寒窗苦读,读的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