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31章:替夫扬名于千古(第1/2页)  逍遥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棣已经开始准备南征安南了。手机端m.为了追捕朱允炆,郑和也正在东南沿海加紧造船。无论从那方面看,此时的大明很难全力投入与帖木儿的大战。所幸北元自被蓝玉击垮后,一直分崩离析,尚不足为患,再加帖木儿其远征的路线十分遥远,途多为戈壁荒漠,荒无人烟且白天酷暑难耐夜晚严寒冰冷。后勤压力仍十分巨大,部队补给多依靠沿途播种或军士喝骆驼奶强撑。即便走到大明西北边境也是人马疲惫。更何况其在途还“遇大雪,士马僵毙”,最终累死在东征的路,虽说帖木儿重新恢复成吉思汗帝国的梦想此破灭,但不可否认,蒙古人的战斗实力,绝对是这个时代最一些大义凛然的话儿,竟让这些将士十分的受用,内心深处认为杨大人是大明最年轻,最有见底,最有采的将军,唯独金一笑知晓,那不过是些冠冕堂皇的言语,曾经的曾经,不知被多少将军、元帅说过,可明明都听过的话,从杨峥的嘴里说出来,却仿佛有了一股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的相信,做将士该如他所说的那样去做。

    当然了,也不管是严厉,军也有温柔的时候,与往年加军饷,改善伙食简单直接的法子不同,今年的温柔经过杨大人的安排,变得有些不同,说是不同,其实也是诵读家书而已,这些将士从离开京城,一路没少收到家妻儿老母送来的家书,这样的家书若是放在往日,也许不算什么,可在军,一封家书足以抵得万两黄金了,世间再没有这个更能温暖一个军人的心了。

    起初,将士们还有些不习惯,可这种事情但凡有人开了头,后面的事情好办了,但凡来了家书的将士,每日夜幕来临的时候,吃过了晚饭,在一堆篝火旁,从怀掏出泛黄的家书,迎着众人开始大声的诵读,这些家书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也许只是母亲妻儿的几声叮嘱,也许是亲朋好友的几句关怀,可在他们看来,来自父母妻儿、亲朋好友的问候,无疑是世间最温柔的事情,所以这项活动,从杨大人定下的那天开始,很好的延续了下来,今日轮到了杨大人当众诵读家书,所以许多将士,早早的点燃了篝火,煮了一大锅热水,水从几个后厨哪儿寻来的几块肉骨头,骨头并没有多余的肉,但好在骨头不小,用来煮一锅骨头汤最合适不过了,撒了盐巴,看着锅里的肉骨头在热水翻滚,不时的再吸一口,无疑让人忍不住吧唧吧唧嘴巴。

    而在这个时候,杨大人便会悄无声息地走出了大帐,与那个和他形影不离的小兵在一处干净的草皮了座,据杨大人说他在这个时代,没有父母亲人,加几个妻子,他早已交代清楚,未免让他伤心,没让她们写家书,对此众将士虽深表同情,但没人打算此放过杨大人,纷纷嚷着怎么着也得念一篇家书才算完。

    起先,杨大人还有推脱之言,但随着将士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加数万将士已念过自己的家书,身为主帅哪有不做出表率的道理,为此杨大人不得不亲自念了一篇声情并茂的家书了。

    众将士头一次听主帅念家书,自是满心的欢喜,本以为似杨大人这样的大官,所写的家书必是慷慨激昂的那种,却不想人家他们的家人还要缠绵悱恻,如这篇家书是这样写的,从来夫妻团圆,乃人生之大喜。而夫妻各别,使家人之不幸。想奴自有生以来,闺围未出。依三星之缘,既聘有家。忆百年之偕老,殊知孤衾独枕,镜破钗分。想奴至君家,枕衾未稳一日,抛奴远别,面目依然,两月遂往江湖。临行之时,奴曾叮咛嘱咐,夫:多则一载,少则半春。今距一十五年,杳无音信。父母依门而望,少妻梦寐以思。夫!你长宿异乡,岂不知偕老何靠,少年何依?夫!你曾进孔氏之门,亦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乎!夫!你莫不是铁打之心,只思进而不思退乎。夫!你曾读孔氏之书,亦知父母在勿永游乎。夫!你莫不是忘情之辈,只思去而不思归乎!你朝游公园,夜落花村,见了许多惊美景,竟把光阴错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