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27章:满城风雨春意闹(第2/3页)  逍遥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满,煽动了他们出来闹事?”

    “不错,我们锦衣卫这几日也没闲着,打探到这一切都是沈家从中搞的鬼?”高航大声道。

    杨峥嗯了声,道:“这也是说,商人对商业税感到不满意?”

    众人楞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杨大人会说出这种没水准的话来,吴江县令是个直爽人,等了半日也看到杨峥拿出一个主意来,不免有些急躁,这会儿也顾不得杨峥会不会高兴,站起来抱拳道:“大人,自古商人重利轻别离,朝廷征收商业税,他们的利益就少,心里有不满在所难免,只是事情已到了这局面,我等还是想法子解决才好,若任由他们这般闹腾下来,迟早会出大乱子的?”

    其余众人点头附和。

    杨峥颔了颔首道:“吴大人所言极是,商人重利轻别离,也就是说朝廷征收商业税让他们利益受到了损失,所以他们才有意见,所以他们才要闹腾,是不是这个道理?”

    “可以这样说?”况钟道。

    门外的动静越来越大,隐隐可听到商人辱骂闹腾的声响,几个胆小的官员时时侧目看上一眼,每看一次眼里的担忧便重了几分。

    杨峥仿佛没听到也没看到,目光淡淡的看着众人,语气一如既往的淡雅:“商人因利益少了才闹腾,那你们说若是朝廷给足了他们利益,他们还会闹腾么?”

    吴县令道:“他们又不是傻子,朝廷若真给足了他们好处,他们还闹腾什么劲儿?”

    “是啊,自古大乱都是利益不均才闹腾起来,陈胜吴广起义是因秦二世是个昏庸而残暴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更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才走上起义的道路,绿林起义是因王莽复古“改制”,烦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赋税,加上连年水旱蝗灾,官吏横征暴敛,使民众无以为生,不得不走上不归路。试想一下,若不是昏君治国无道,剥夺了百姓生存的利益,而是安居乐意,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地耕种,他们未必走上这条路?”松江县令总结性的道。

    杨峥嗯了声,道:“言之有理!”说完,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的脸,一字一字的道:“诸位大人你们给本官说说看,若是朝廷给了商人商籍较之收取商业税相比,那个利益更大?”

    “静?”

    “绝对的静?”

    数十双目光死死地看着杨峥,无人说话,无人询问,就那么看着。

    并非他们不想问,不想说话,而是杨峥这一番话太过匪夷所思,一时让他们忘记了去问,去说。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商人可谓没有半分的好感,登基之初,便告知群臣: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鲜有救其弊者。先王之世,野无不耕之民,室无不蚕之女,水旱无虞,饥寒不至。自什一之途开,奇巧之技作,而后农桑之业废。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之,欲人无贫,得乎?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把商业视为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抑商之意溢于言表,对于商人种种限制也十分明确,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绸纱。在户籍上商人更是没任何出头的机会,洪武爷规定,“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这其中就没有商人什么事,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还没属于他们的户口,没了户口,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个生意那么简单,还有各种权利,尊严,本朝商人地位虽有所提高,但说到底还是末位,但凡那个官员与商人结了亲家,那这个官员列祖列宗都将蒙羞,门风败坏被人耻笑,所以官员是不屑与商人来往的,即便是勉强交往也是带着歧视的,纵然有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