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36章:一次独立的思考(第1/3页)  逍遥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王安石下台后,司马光将宋神宗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送给西夏。△↗,司马光将自己国家的领土无偿奉送给西夏,这是一种出卖国土、妥协苟安的行为,这不仅在政治上不体面,而且在军事上也没有达到结束兵不连解局面的目的。虽然宋朝实行弥兵政策,一再命令守边将士不要妄动,可是西夏反而认为宋朝软弱可欺,不断进攻兰州等地。

    宋哲宗元祐八年,在宣仁太后主导下,致力于恢复祖宗旧制,前后历时九年。支持变法者被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者被称之为“元祐党人”。从此宋朝进入了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后人说北宋亡于王安石变法,并不是一句空话,可以说,变法改革能者来做,一旦成功的确能起到利国利民的作用,可一旦失败,后果也不容小视,而且任何封建内的改革,莫不是在内部上做出修补,说到底在利国利民的同时,其实就是与天下的豪门地主,王公贵族。官宦豪绅争夺利益,无论是商鞅、王安石、还是张居正都以得罪全国的豪强地主为变法代价,换取了自己所倡导的那场改革,其最终因树敌太多,走向人亡政息的可悲下场。

    所以,对于什么变法改革,杨峥从心理上没什么好感,倒不是说他看法上已走向顽固派,事实上他是知道,任何在不改变最根本利益的内部改革,做得最好,事实上也不过是一场修补工作,成不成功,不过是看主持修补这场工作的修补匠的手艺好不好罢了,可再好的修补匠因自身的环境,也不可能打破自己所需要修补的东西,重新塑造一个新的东西,既然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再好的改革,在他看来,就不应该树敌太多,让自己勉强修补的东西,在自己死后得到了清算。

    用他的想法,在并不是重新塑造的变法改革中,可以做到供与养相结合,这好比一个池塘,里面本是一团死水,你挖开了沟渠,找到了活水进来的方法,可活水进来的时候,水量并不大,不足以让这摊死水变成活水,那么你要做的不是浪费精力,浪费人力,甚至浪费财力去清除这摊死水,而是应该温水煮青蛙,在给死水足够空间与时间的同时,慢慢培养活水,在养的过程中慢慢变大,等活水量足够大的时候,再多挖开几道沟渠,强有力的活水足够冲刷任何的死水,这才是变法持久的态度。

    苏州在杨峥看来,是一座商业城池,虽说这里商业蓬勃发展尚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甚至连商人阶级也不曾有过,所有的商业活动,商业买卖、商业制作都掌握在地主豪门,王孙贵族的手中,他们本事在整治上有着先天的优越,加上财气也不弱,压制着商人没有话语权,即便是有苏州这样的一块商业风水宝地,蓬勃的工商业迟迟不能兴盛起来。

    但不管承不承认,苏州的繁荣发达,靠的不是农业,而是商业,就是这次的苏州危机,看似是来自粮食,实则是商业上的冲击,倘若不是粮食需求的转换,使得粮食价格的上涨,纵然再来一场更大的大雪,也没他什么事,可一场大雪,愣是让苏州城混乱不堪,足以说明苏州的一切话语权牢牢的在豪门地主,公孙王侯的手中,他们利用手中大量的土地,可以掐死任何新生的商业力量,让一切重新回到他们的手中。

    但就此说苏州是豪门地主、王侯公孙控制的一团死水也不尽然,随着土地的大量兼并,在朝局稳定,被战乱破坏的地方,又重新建立起社会秩序,农业逐渐恢复,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海外贸易往来活跃,这个时候粮食就不再成为王侯公孙,豪门地主的唯一的经济依赖,事实上从宣德年后,苏州算是进入了高度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无认农具制造或农业生产技术都有了新的发展。不少郡县出现了双季稻,甚至广东、岭南则有三季稻,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