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74章:南朝古寺王谢坟(第2/3页)  逍遥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沈沦……

    难寻吴宫旧舞茵,问开元遗事,白头人尽。云亭词客,阁笔几度酸辛;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袍笏样,墨粉痕,一番妆点一番新。文章假,功业诨,逢场只合酒沾唇。”

    一曲唱罢,三女子兀自沉浸在其中,兀自不觉,许久才听李嫣儿叹了声道:“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袍笏样,墨粉痕,一番妆点一番新。文章假,功业诨,逢场只合酒沾唇……坏人从今后,我只怕再也听不到别的曲子了?”

    小月道:“往日诵读书籍,听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遂以“绕梁三日“等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总也不相信,今日算是信了,这曲子的词儿太美了!“

    沈艳秋也是一叹道:“往日听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今日这曲子才知道,世间的曲子竟还有如此动人,让人听了还想在听!“

    “坏人,这曲子当真是你所作么?“李嫣儿扭头问道。

    杨峥本想说道:“从我口中唱去,自是我作的,可终究脸皮没这么厚!摇了摇头道:”我哪有这个本事,这是我家乡一个失意的文人经过毕生努力,三易其稿,五十二岁那年,才写成了。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也有演出,我在家乡有幸听到过,初始觉得这词儿写得极优美,难得的是这曲子在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一时心动,便记了下来……?“

    三女子默默听了片刻,李嫣儿忽的咬牙道:“坏人,你记得多少,我们要唱这曲儿?“

    杨峥道:“记到是记得,只是曲子比较唱,要唱一时半会儿怕是唱不完?“

    “一日唱不忘,那就两日,两日唱不完就三日,只要下功夫,就一定能唱完!”李嫣儿脸上忽然涌出了一股刚毅。

    “嫣儿妹妹说得不错,这么好听的曲子,若不流传出去,不免有些可惜了,今日我们有幸听到,可要好好练习练习……?”

    杨峥看三女子着实有这个心思,心头也有几分高兴,这的确算得上难得曲子,若能提前流传下来,倒也不失对大明文化做出了一丝贡献,只是几百年后的孔尚任若得知自己耗费一生的心血被人这么抄袭了,不知会不会气得吐血三升!“

    “难得三位姐姐由此决心,我便将这曲子写下来?“杨峥也是一脸的豪情。

    三女子顿时欢喜,彼此开始讨论这曲子的词儿,以及优美的意境,那兴奋的模样,倒是杨峥从未见过的。

    将这曲子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又唱了几段让三女子各自演练后,杨峥才出了府邸,赶往翰林院。

    毕竟是拿着朝廷的俸禄,还是要干活的,好在日头不算太大,一路走走看看,约莫过了午后,才到了翰林院。

    这数月来,他往返翰林院与杨家府邸之间,对于这条路程可谓极为熟悉,也不需通报,直接沿着林间小道进了院子,院子里没见什么人,唯独王直正皱着眉头在思索什么,显得有些焦急,不时的望院子外张望着什么,显然是在等人。

    “王大人……?”杨峥喊了声。

    听得声音,王直他起头,一看是杨峥,先是一愣,随即大喜急忙迎了上来道:“掌院大人你可来了?下官好一阵等啊?”

    杨峥讶然道:“王大人找我有何事?“

    王直一听这话儿,眼里闪过一丝喜色,从怀里摸索着一个奏折来道:“这个还请大人留下名字?“

    杨峥道:“这是什么?“

    王直喜道:“今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