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75章:水者载舟,水者覆舟(第2/3页)  逍遥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材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用人制度上的血缘、地缘局限,确立了以文化为本位的标准,成为与社会上根深蒂固的官本位、金本位并行的另一标准。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诸多寒士终日苦读,以期博得金榜题名。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身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这样一来,积聚在翰林院的都是一等一的才学之士,他们固然有才学,却在这样的小院子,眼界不免小了几分,所以在明初就有许多人,趁着翰林院不忙的时候,多去游山玩水,美其名曰游历天下、增长见识……,实际上不过是几个文人在一起伤春悲秋一番吧,然后拿出几首诗词来意yin一下,与民间疾苦毫不了解,这也造成了许多翰林院的才学之士在身居高位后,除了风花雪月,沽名钓誉外,对百姓,对朝政毫无贡献,说到底就是他们没有从政经验,不知民间疾苦,对政事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与他们相比,反而是那些一步一步从基层做上来的官儿,他们学问虽不及翰林院,但一步一步从基层爬上来的,懂得人情世故,懂得民间疾苦,各种措施也往往是对症下药,他们才是真正对朝政有莫大贡献的人……?

    两人又走了一阵,那侍卫这时伸手指了一下,道:“西院为读讲厅,是侍读、侍讲学士办公的所在,东院为编检厅,是一众编修检讨们呆的地方。一听是自己办公的地方,不免怀着好奇看了一眼,不得不说这地方好真不错,荷花、绿地、浮桥、池塘、亭台应有尽有,再配上哪一栋二层的古典小楼,隐藏与一片翠竹之中,宛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杨峥暗暗点了点头,正要想去看看,可一想自己今日来,可是要给那帮庶吉士上课的,便打住了这个念头,便道:“胡大人不是说这里还有一个侍读学士么,你领着本官去见见他吧?”

    那侍卫应了声,便带着杨峥想右侧走去,不多时便到了一栋古典小楼前,杨峥正要进去,却听得里面有人道:“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好文章,好文章啊……?”

    杨峥一愣,这不是我前两日给陛下的怎么传到了这里了?“

    那侍卫见他迟疑,忙道:“大人有所不知了,里面的大人姓王单名一个直字,人如其名,性格严肃庄重,不随便言笑。到和别人交往时,却恭敬温和,他做官的时候,每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喜欢诵读古人的诗来自我宽慰。一天,有一个新任的给事中想要干挠选法,王直就说:“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御史有说吏部选举免官不合适的,他就说:“若教鲍老当筵舞,更觉郎当舞袖长。”他读的诗大都切中要点,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杨峥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却听里面道:“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这话儿对也对,也不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这保家卫国可不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老百姓也是有责任的?“杨峥正听着出神,不知是因脚步声惊动了王直,听得里面道:”门外是何人?“

    杨峥微微一愣,心道:“这样能听得到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