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月末的话儿(求月票!)(第2/6页)  逍遥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元璋死时共陪葬及殉葬四十个嫔妃,除了两个死在他之前,最后得以埋在他陵墓的东西两侧外,其余三十八人都是殉葬而死。但历朝历代帝王家殉葬多有规矩,那就是皇后和有生过皇子,皇‘女’的妃嫔可以免死。若真如后人所言,硕妃生下朱棣,朱簌的话,那就不应该的,但从高丽的官方史料中有关于碽妃的死亡时间有一份文字记载。大明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曾经有一支朝鲜使团进入中国,并在北平拜谒了时为燕王的明成祖,使团的使臣权近在他的中有记载,文字如下:

    “到燕台驿,进见燕王府。先诣典仪所。所官入启,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礼。命奉嗣叶鸿伴接到馆。七月十五日也。”

    这里的“先太后”是从汉制的诸侯王母的称呼,并明确指出了燕王生母的忌日为“七月十五日”这里吐‘露’着两个信息,第一个就是朱棣的确是硕妃所生,因为马皇后是在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病逝,年五十一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这另一个层面拆穿了朱棣为高皇后马氏所生的证据,因为马氏的忌日是在八月初一。而明洪武二十二年是公元1389年,是年明tai祖还活着,而燕王母已经去世,故才有忌日之说。

    同样的,另一段文字记载,身为燕王朱棣的明成祖曾于明洪武二十五年陪燕王妃徐氏省亲到中山王府,在府中的莫愁湖边回忆自己的生母。而这个时候,距离朱元璋驾崩还有六年,识想一下,朱元璋这个时候还活着,这个时候就让自己的妃子去给自己殉葬,多少有些说不过去,除非朱元璋嫌自己活得太长了,所以这里的殉葬之说,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不是殉葬而死,也不是持宠而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了,就是如上文所说,因为早产,被朱元璋所杀。

    如此一来,就引出了朱棣的生母之谜了。

    我仔细查阅了一些资料,关于硕妃是朱棣生母的记录倒是比他生母的记录多了数倍。最先提出硕妃是朱棣生母的一个叫何乔远的明朝官员。

    史书记载此人相当的聪明。

    清#8226;;李清馥:“稍长,读书过目成诵,厌塾师句读,赠公独教之。年十四五,即攻古文词,有志圣贤之学,未肯俯首举子业以希急售。年十九,与兄大理乔迁同领乡书。时与杨文恪道宾、庄户部履明、李左相梦麟、山人黄克晦结社,称‘五子’。”

    清#8226;;乾隆:

    “稍长,奇伟不凡。父炯置膝,曰:‘必亢吾宗!五、六岁,工楷书。八岁,父试以骈语曰:‘乍雨乍晴天未定。’即对曰:‘有麟有凤国将兴。’知为国桢。命破题,题为‘冉有某句不称贤者,而‘门’人之父曰误矣。’曰:‘聚敛附益,乌得贤!’一生清白,已见其概。携笔入学舍,仲父措笔命破题,应声曰:‘观孺子之妙手,察良工之苦心。’又知其必以作者名世。

    就塾,藏诗几中,塾师命弃去,即厌归。独遵父教,博综经、史、子、集,、过目成诵。

    十四五,即工古文词,复锐志举业。父炯摩其顶曰:‘今词林惟荆石王公为闻人,儿当拜其‘门’下!’而督学胡公二溪拔乔远应儒士荐,时年十九,与兄乔迁同登万历丙子乡榜。

    丁丑,归娶。

    与兄乔迁、杨文恪、陈及卿、李世祯、山人黄克晦结社赋诗,有‘温陵五子’之称。”在明朝也是相当有名气的人,更难得是他一家是中国少见的方志家族。其父何炯很重视地方文献,是泉州著名学者、教育家,官止教谕,曾编纂。其兄何乔迁也是个很有才华的文人,万历年间中解元,任建阳教谕,编纂。父兄的‘精’深造诣,对何乔远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年轻时有机会接触与搜集福建的地方史,为以后编著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