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4丹心(二)(第2/3页)  蚍蜉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各拉硬弓往缓坡刷刷乱射。他们每人櫜鞬内只置有三支箭一支响箭、一支重箭、一支破甲箭射箭的目的不全在杀伤而在用以彻底阻断敌方冲锋之势、威吓敌方士气毕竟近战肉搏才是他们的强项。
    当年浑河血战力战不退的石砫兵与满洲八旗兵鏖斗虽因整体战局影响终不免接近全军覆灭但亦杀敌数千人由是得到大明朝廷“自奴酋发难我兵率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的极高评价。
    如今雄立似道道铁墙、沿缓坡布列的数千石砫白杆兵之中许多人的兄弟父祖战死在了浑河甚至不少正是那时候随唯一突围的主将秦民屏退回石砫宣慰司的老兵。不说别人只说当下充任指挥作战中军官的秦祚明他的父亲秦邦屏便是在浑河为国捐躯了。
    可以说这数千石砫兵几乎每个人身上都背负了难以抹去的国仇家恨。清军攻势震天动地但严正以待的石砫白杆兵们无人流露出半分惧色相反他们全都跃跃欲试似乎迫不及待要手刃清军报仇雪恨重振石砫精兵的威名。
    不过当清军近半冲上缓坡之际率先动手的并非石砫兵而是一支更为愤怒的军队。
    风越刮越紧黄沙越卷越大无数黑甲重骑突然出现前赴后继冲破烟尘气势磅礴。猛烈的狂风骤然卷着飞沙向着清军迎面扑去清军们脸和手早给碎石细沙打得麻木努力睁眼咫尺距离明军马军正如一道黑色闪电势不可挡贯撞入阵。
    这密密骤至的身姿阵势似曾相识但他们的身份早已变换。
    已经改名高必正的高一功是这支马军的主将而这些勇猛无畏的马军便是当今大明最为精锐的铁骑。在山海关、在北京、在真定府他们曾经失败但是他们也想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再次证明自己扬眉吐气、一雪前耻。
    清军将主力压向南边只以满洲重甲铁骑冲击在作曈山缓坡列阵的明军步军本意是一举冲垮明军再不济也能牵制北边整体局势。但郭如克反应极快他并不愿意因为清军的部署调整而轻易放弃北边战场指使己军的前期布置落空故而反其道而行之将北边战场作为主攻点重点打击。
    清军重甲铁骑半数困在缓坡纷乱的石棱土角当中半数尚在土原驰骋。高必正四千马军飓风般将之拦腰截断后排清军步军见势奔跑中匆匆抬弓连射。天气虽说炎热但那些扬刀策马着的明军马军依旧在贴身铁甲之外包裹了厚厚的棉帽绵甲装备非常精良远非乱矢可退。高必正当机立断分出千骑给副将党守素继续背冲清军重甲铁骑自己则一马当先率众直扑清军轻甲步军。与此同时缓坡上下旌旗招摇锣鼓齐鸣放完三箭的石砫白杆兵们小阵接连大动迫不及待踊跃杀奔困在石棱土角中无法提速且腹背受敌的清军重甲铁骑。
    土原上的清军重甲铁骑不敢再进稍稍向左转移想要躲避急速冲杀来的大明马军可是他们马蹄才动伺服已久的明军二千鸟铳手从作曈山背阴面抓住时机转出立于山脊成半月状朝着喘息未定的重甲铁骑的侧翼与背后顺风猛射。硝烟腾空而起与漫天黄沙交杂缠绕作曈山一线清军血肉横飞数面受敌当即成片成片地倒了下去。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如此三场两胜一败可谓巧胜。”
    方圆数里范围内战火纷飞兵戈阵阵郭如克位处作曈山最高点任凭大风咆哮没来由心中沉静想到了此前在营中听顾君恩讲史的一则故事。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明事理更可如时下这般活用于战场。
    清军将主力大量向南转移南部可视为彼之上马北部作曈山则可视为彼之中、下马。清军想要扬长避短明军若是同样聚集兵马向南与清军硬碰硬即便能胜怕也逃不过惨胜。郭如克打仗灵活极会随机应变几乎是在一瞬间就作出了主攻北边、牵制南边的决定。事实证明北边的三千余名清军当是时已完全被精心布置、协同作战的明军压制得死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