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山海(二)(第2/3页)  蚍蜉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桂的底牌可是至少在四月十三日时他尚未派人前往沈阳求援。按照顺军的这个行军速度只怕届时清军未到自己连同数万关辽军已成黄土。
    不论“降顺栖身”还是“联虏平寇”当初赵当世委托陈洪范前来辽东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务必保全关辽军的有生力量。以此为基本出发本可以置身事外的陈洪范权衡过后依然给吴三桂支了个招让他向李自成求和假意表示归顺。这样做比先前提条件谈和的好处在于先让李自成吃了“关辽军愿意归顺”的这个果子后续占据谈判优势的李自成必然会主动找到吴三桂反过来提条件有多严苛其实都无所谓吴三桂就可以借这个机会行缓兵之计。
    吴三桂觉得可行立刻差遣心腹部将孙文焕、李可植等出使顺军另以郭云龙、杨珅等出使清军自己则与何进忠、吴国贵、董永显等部将抓紧布置山海关防御。
    李自成四月十四日接见了孙、李对吴三桂自辩受到奸人蛊惑的理由不置一词直截了当提出关辽军若真心归附吴三桂及关辽官员必须在三日内亲自来行营参拜否则一切免谈。接着又透露此次随军的尚有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与在陕西投降的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以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希望以君臣父子的情义点醒吴三桂。孙、李两人心惊胆战唯唯诺诺李自成多留了他们一会儿着人请吴襄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两人带回去给吴三桂看。
    孙、李两人既去李自成并未因此滞留继续率军挺进这既是给吴三桂的下马威亦是以免最后谈崩结果延误进度。
    吴三桂十五日收到了信且得知了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李自成显然思虑周全有心防备其他什么都不提不留空子只提了让吴三桂单骑来见一个条件。吴三桂只有答应或不答应两个选择全无周旋的空间。
    李自成只留给吴三桂三日时间考虑使者来已费了一日多去又将费一日多故此吴三桂真正能做决定的时间只有收到信件的当晚罢了。
    是夜吴三桂召来何进忠、吴国贵等心腹部将彻夜商谈。内容如何陈洪范无从得知但当他次日找到吴三桂时却见他有气无力瘫软在内堂的太师椅上双目呆滞一动不动背后的猛虎扑兔上的猛兽的凶猛更衬出他的虚弱。
    “吴爷”陈洪范小心翼翼踏进堂内。
    “哦陈公来了。”吴三桂突然间改头换面也似颓丧之气不再眼神重焕光彩显得极为精神奕奕。
    “陈某掐指一算顺军那里当有消息了”陈洪范双手拢在袖中垂目低语“不知吴爷是如何回应的?”
    只这一句话陡然间如一记大锤将涨气皮球般的吴三桂结结实实打回原形。他原本挺直的腰板不受控制着向后一弯整个人伏在身前的桌案上肩头颤抖。
    “我”吴三桂话刚出口眼眶就红了。
    陈洪范叹口气摇了摇头见此情形不用问也知道结果了。
    “我吴三桂从今日便成了无父无母之人!”内堂别无他人面对陈洪范憋了一宿的吴三桂终于忍不住情绪爆发泪水簌簌坠落很快打湿了宣纸。
    可以说昨夜是这个年轻人有生以来最痛苦最煎熬的一夜。
    一边是血脉相连的家人的安危一边是数万将士的前途利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无论舍弃哪一边都足称痛彻心扉的疼。如同两座压力无比的大山同时压向吴三桂吴三桂能做的只能是主动承受其中的一座躲避另一座虽能疏解一半但如此一来则注定有一座山将永远压在他的心头。
    不管出于自身的倾向还是受到外部军将们的影响吴三桂最终选择了后者。
    陈洪范只是叹气无言以对。大恩不言谢、大哀不相劝吴三桂的父母至亲包括其余亲戚三十余口都在北京生杀予夺全取决于顺军。吴家泰然至今的重要原因便是被李自成视作牵制吴三桂的棋子可当这枚棋子失去了效果李自成盛怒之下以顺军之酷烈吴家上下将有怎样的结局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