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9北战(一)(第2/3页)  蚍蜉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浑营则继续前进,等湖阳镇布阵完备,再派人将苏照等带去前线。

    苏照考虑了片刻,望着手下叫苦连天的弓手们,实也想不出其他的法子,只得应承下来。于是又行半里,起浑营的队伍渐次走出官道,折向东北。居于部队最前方的宋侯真亲自回马找到郭如克道:“散出的斥候依旧沿官道前行,若临时转去岑彭城,恐怕与斥候之间的联系将暂时脱节。”又建议,“斥候外散甚众,我军临时改道,一时半会儿难以知会。若这般,我军将暂时与斥候断联,犹失耳目。不如让前、左二哨直行官道,右哨一部护送巡检司的人去岑彭城。”

    郭如克点头道:“甚是。你与老景先去湖阳镇,安排好前事,我与老魏先去岑彭城,争取及时赶到。有突发情况,你和老景一起定夺。”岑彭城在鹿头店与湖阳镇的中点偏东北,距离不算太远。景、宋二人也都是行伍老手,应当不用操心。

    宋侯真领命而去,不多时,前、左哨一千人向北、后哨五百人向东北,起浑营两部分道而行。

    岑彭城一名岑彭马城,相传乃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彭征秦丰、董欣、许邯等割据势力时筑城牧马而成。这里荒废已久,但明初因附近山中有贼寇害民,县中复修城垣以为驻点助剿,所以如今还有齐人高的夯土墙围绕。等郭如克与魏山洪带着后哨,将苏照及巡检司弓手们送到此地时,日影已开始西斜。

    城里还有些巡检司的弓手驻扎,苏照邀请郭如克吃了午饭再走,被郭如克拒绝了。来岑彭城的一路不比官道,虽算平坦,但道路狭窄,四野长满荒草,兵士们走的实则很不顺畅。郭如克根据城中庙场上摆着的日晷粗略推测,自己所在的后哨落后前、左二哨至少已有两个时辰的路程,再不快马加鞭,入夜前赶不赶得到湖阳镇还两说。

    起浑营后哨在城内小驻一刻钟,郭如克就催着部队起身。才出城门,郭如克忽感眼皮直跳,没来由地生出一种低落情绪。再走片刻,一直在前方带队的魏山洪却突然转马来到他面前。

    “湖阳镇来消息了?”郭如克暗有不好的预感,但嘴上如是道,“老景他们怕是到了。”

    今日天气不算太热,可魏山洪竟满脸汗珠,他急喘着气声音微颤,情绪紧张致使原本就有的口吃更加严重:“是、是,湖、湖阳镇……湖阳镇……敌、敌……已、已经……到了!”

    即便话说不清楚,但仅凭着几个词,郭如克犹遭当头棒喝。

    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曾在奏疏中说:“先时贼避兵逃窜,今则迎兵对敌,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则剿杀之难也。贼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官兵马三步七,则追逐之难也。”用以说明流寇中马匹众多的情况。

    流寇起于西北,素为产马重地,又有与边塞部落易物市马之便利,日积月累下来,所拥马匹数量远远超过正常比例。一般而言,一营之中,大头领普遍有马六七十匹乃至百匹、小头领亦二三十骑,且皆体恤马力,能够善加利用。平时走动徙转,多乘驴骡,不到战时绝少骑马,“唯以妻子牵之,衣服妇女器械等项,各载以驴,团聚同行曰老营”。是故机动性极强,往往辗转千里亦只数日之工而已。

    赵营起家晚,且一直以来缺少提高战马数量的手段和渠道,无奈之下才改弦更张,以步兵为重、马军为辅。此外因为多在四川、郧阳等山地作战,遭遇到以马为主的敌人比例亦少,长期的客观条件的影响造成了赵营上下基本对马军缺少必要的认知。

    然而,赵营的短板却是回营的长处。

    回营起初分马光玉与马守应两营,马光玉年老,称“大老回回”;马守应年轻,称“小老回回”。马光玉是流寇中的元老,但早在数年前即已病殁,马守应时为其心腹兼有远房亲缘关系,迎娶了他的遗孀,同样自号“老回回”。所以,与“闯王”之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