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1进退(三)(第2/3页)  蚍蜉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略阳的官军成分复杂,洪承畴能凭借多年积攒下来的威望压住他们,但绝对无法做到令行禁止。官军中的小抄小掠已是人尽皆知的潜规则,他洪承畴想管?行,先把拖欠的粮饷补齐。做不到这一点,有求于各军头的洪承畴,也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法不责众,当恶行已蔚然成风,威势强如洪承畴,也不得不做出妥协与退让。

    崔树强在一个村里溜达了会儿,四处都是惨败熏黑的瓦砾,哪还有合适的地方暂作屯驻地?他在心里咒骂了那支雁过拔毛的官军,盘算着今夜是不是得到更近飞仙岭的一带找个避风的山坳,露宿一夜。

    赵营兵才出村口,前方两骑急至,崔树强才欲上马,见两名斥候脸色不对,心中一紧,道:“怎么了?”

    一骑脱口而出:“我二人于前路遭遇敌军,为其察觉,请把总早做准备!”

    “废……”崔树强勃然大怒,脏字到了嘴边,却没说下去。这两骑外放的距离都是五里,也就是说,就算官军自后赶来了,在这段时间,他仍然有充裕的时间展开战斗序列。

    崔树强手一招,几名塘兵立刻开始奔走,中军旗帜开始摇动,随之而起是各队百总的号旗高举呼应——他们都是赵营的老弟兄,早就见惯了风浪。然后,嘈杂洪亮的各种摔钵、喇叭等开始震天作响。在短短的几个呼吸内,赵营右营的三百兵士开始向一旁聚去,而惠登相的二百人,则被安排到了靠右后的位置。

    见队列开始井然有序地转换,崔树强心情微松,转眼见到那两个斥候还在一边局促不安,骂道:“两个杀才,还要老子请你们到后列去吗?”

    其中一个哀愁道:“敌军前部多马军,怕是……”

    崔树强尚未听完他说的话,不远处突起浑厚的“隆隆”声,他心中“咯噔”一惊,不用看也知道,定是前方来了敌军。

    “官军来了!”

    还在紧张布列的赵营兵中出现一阵骚乱,崔树强脸一沉,监阵官手起刀落将叫喊者拖出来杀了。他接着凝眉转目,只见数百步外的道口,忽然转出不计其数的马军,黑簇簇的将其后的道路完全遮盖住了。

    如果是马军,那么崔树强的对时间的估计就有了很大的失误。按道理,他不该就地变阵,而是得向村中退却乃至寻找到一处稍微险要的地势再慢慢安排。想当下赵营这般,转换速度虽然已颇迅捷,但看形势依然难以在官军马队来之前结阵完毕。

    木已成舟,崔树强没时间自怨自艾,他也颇有作战经验,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遇见过。应对之策,最有效简单的,无非“壮士断腕”罢了。即派出一撮敢死队,扛住前方的冲击,为大部队赢得时间。

    赵营中不缺敢死之事,尤其在郝摇旗手下。也许是自身性格使然,郝摇旗在挑兵时尤其喜欢选那些最穷最苦出身的汉子。拿他的话来说,这种人因长期营养不良或许体格上会有些许孱弱或缺陷,但能在生死线挣扎到现在依然存活,毋庸置疑都有着超越常人的坚韧与耐力。越穷苦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性命看得越轻,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惯了,所以在他们的观念中,“办不成的事拿命去搏”根深蒂固。换句话说,他们就是所谓“死兵”或“轻兵”的最佳来源。

    事态紧急,崔树强随口抛出了些甜头,当即便有数十人踊跃而出,他们在数位军官的带领下,几乎没有排成队列,就乱糟糟朝前方堵去。崔树强则令剩下的人马继续抓紧时间布阵。

    对面的官军马队来得很快,崔树强左喝右叱,焦急中自额头乃至手心遍体生汗,他百忙中抽空瞥了对面一眼,只见老远的道弯处,拐出数面战旗,这些战旗均由骑士擎着,为带起的风吹展开来,前头几面是长条状的豹尾旗,而后一面大旗白底黑边,当中赫然一个“祖”字如水波纹般剧烈地随风而动。

    崔树强还没回过神,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