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吐蕃小禅宗(第1/2页)  醉饮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什么是顿悟?

    顿开金锁、立地成佛?

    确有这样的可能。

    然而在七十年前,那位远道而来的吐蕃高僧,翻越过重重雪山,带给蜀中的,不可能是这样一段空洞道理。

    久达寺中,慈清临死前所言的中原佛法仍有缺数,也不像是能被这种论法填补完整的。

    佛坛论经,到了至臻的地步,比的就不只是对佛法的字句理解,还有从佛经中悟出的内门功夫,融会贯通到自身,以佛法形成的佛力,遥相对抗。

    当今天下,外家武学固然自成一派,然传承至今的三教却皆重内功,亦非无根之术。

    赵无安在久达寺住了十年,也见过不少住持方丈们论经,不光见到了纳字成气的玄妙内门功夫,甚至还偷师化用了几手。一掌智慧印虽不常用,猛然打出去,也能让道行不深的对手震上一会。

    开坛论经,天下僧人辩不过蜀地十愿僧,不光是佛法上落了下乘。

    而是在对辩之中,无形气机对抗上,也被死死压了一头。

    纵然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临阵遇上悍然气机压迫,便如真佛降临,一时满头大汗,手忙脚乱,已是先自乱了方寸。言语的回击更是寡淡无力,几番撕扯下来,也只能被迫认负。

    这正是赵无安想要的顿悟。

    七十年前那位吐蕃僧人,带给中原佛法的那份大礼,并非佛法道理,而是心法。

    一段足够冲击一品天命境界的绝妙心法。

    “小禅宗的顿悟心法,简单明了,你若是想学,不过二三个时辰便能融会贯通。但除你之外,无人可得。”

    无疾僧说着,瞥了眼一旁坐着的代楼桑榆。

    赵无安苦笑道:“麻烦你出去等一会了。”

    代楼桑榆没抗拒,背起剑匣便走了出去,还顺势带上了大门。

    殿内只剩下了八个人。

    无疾僧淡淡道:“我等七人,每人会说一字,七字成一句,这段心法共有七七四十九句,我们只说一次。能掌握多少,就看你的悟性了。”

    赵无安连忙正襟危坐,运起体内气机。

    “是。”

    内力激发,赵无安周身长衣鼓荡,体内气机充盈如海。

    无疾僧微微一笑,淡淡道:“天。”

    丰收僧连忙接上:“柱。”

    其余五人顺次开口。

    “天柱通达纳灵气,贮灌丹田溢勿停。八脉皆休从此寂,百穴真气勿通行。四柱内府擎天地,破肺纳腑金丹宁。”

    每出一字,皆有一道如潮气机破空而出,遥遥向赵无安输来。灌入体内则如逢甘霖,一时灵台清明,全身气机几乎停滞不动,唯有丹田溢满元气。

    赵无安双目紧闭,浑身颤抖,凝神接纳这七位高僧递来的珍贵气机,同时依言运转体内气息,停顿八脉百穴真气涌动,而放任天地灵气自头两代人的人情,也就是从他那个时候开始,对这一派小禅宗的大力扶持与帮助。可以说,没有闻川瑜的父上两代,小禅宗心法在中原决计到不了这样的地位。”

    “哦……”代楼桑榆恍然大悟地拉长了语调。

    “本来听他说起这件事,我也没什么想法,最多将之当成一派另辟蹊径的佛家武学。但是知道了顿悟之说和洛剑七天命境界的关系后,却不由得多想了许多。至于洛剑七的女儿与那吐蕃人的相识是否和这有关,我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了。”

    代楼桑榆问:“洛剑七的天命境,很可能是借助了顿悟之理才修成的,所以,你才来了这里?”

    “这倒并非如此。小禅宗心法只是锦上添花,无论有还是没有,我都得来峨眉一趟。此行真正的目的,还是见一面蜀地十愿僧。”赵无安道。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