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百年奇谋(第2/3页)  醉饮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会挥师南下,无论中原局势如何,都会将之纳入囊中,那时的宋,又如何与辽对抗!?”

    “这确实是权宜之计,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想过应对之策。”

    廖筱冉淡淡道。

    “你今日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早在七十年前,那些掌权者们就已谈得山穷水尽了。而所有问题的答案,汇聚到此时此刻,就是坐在这里的你。”

    赵无安愣了愣。

    “若以寻常方法而论,汉人身小体弱,好和厌战之德更是传承千年,纵有不世出之名将、运筹帷幄之超才、恩威并施之贤主、百炼成钢之精兵,也只能与辽人平分秋色。长久而言,我们胜不过,更拖不起。

    “从庙堂来看,纵使机关算尽,汉人也绝对难以觅得胜机。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转入江湖,于浩渺人海之中寻觅那仅存的一线希望。

    “他们确实找到了,在旧长安,先帝的曾叔父,宋恭王之女,恒成公主赵采薇。

    “公主自幼厌学好武,年仅十四岁,四书五经尚悟得不通透的时候,却已能双手将四柄断水剑舞得风生水起,若按如今江湖品阶而论,那时的她,已到二品巅峰。”

    赵无安吃了一惊,这个打击可着实不小:“十四岁,无师自通的二品巅峰……”

    “往昔这些人,也并不少见,但他们皆如流星划过长夜,带来一瞬透亮如昼,便复又沉入黑暗里,后人或许记得提起,也只当做一段传说,无人妄言效仿。”廖筱冉静静道,“但那时在蜀地,又有个僧人,自称从吐蕃跋山涉水而来,为中原佛法送一份大礼。”

    “那份大礼的名字,叫做彻悟。”

    赵无安猛地睁大双眼。

    这两个字并不陌生。早在他下山之前,就曾在久达寺中听师叔们谈及过了。

    前年蜀地十愿僧开坛辩经,以区区十人轮战数日夜,败尽天下僧侣,其中最令人无法辩驳之论,便是这所谓“彻悟”。

    按佛家原典,苦乐不系生死,不渡轮回,而恰恰是人鬼神佛转轮来去之衡尺。消尽苦乐方得往生,无苦无乐方结菩提,正是强调了一心一意修持的重要性。

    而彻悟之说,则是彻底推翻这原典,称只要有心向佛,以心化佛,消五蕴净六识,一朝得悟,立地成佛。

    这种说法,看似将那些日夜勤恳,以勤精熟之人贬得一无是处,然而又确实时常有这样的人出现,如流星破夜,能引万人仰首而望。

    “三教之义,天地万象无所不包,而汉人仅存的一线胜机,也确然从这教义之中寻到了根源。相信‘彻悟’,相信泯泯人世中能有一人顿然得道,带领整个中原,击溃那不可一世的强辽。

    “于是高祖他暗中布下了一局前无古人的百年奇谋,从宋替李唐的那一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为了那个人能顺利出现,高祖几乎用尽了一切手段。与强辽割地求和,造叶、瓦兰、苗疆、吐蕃,则一概沿用群雄逐鹿时的尖锐手段,将庙堂气氛搅得针锋相对。蜀地的那位僧人,也被他封了几乎五十年的口,致使这些年来,中原无人听闻彻悟之说,北辽也因而无从揣测出他的真实意图。

    “他找来当时的三教领袖与武林高人,与他们一同制定了一份由九品至一品四境的品阶表。待到有人能够突破那一品天命境界时,他们想找的人,也就自然出现了。”

    赵无安听得暗暗心惊。原来几乎沿用至中原武林每个角落的品阶位序,竟是以这样的缘由制定而成的。

    廖筱冉话音落尽后,赵无安忽然感到不对劲,紧蹙起眉头:“等等!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这个人岂不是早就……”

    “他早就出现了,只可惜,出现得不是时候。”廖筱冉静静道。

    赵无安心脏狂跳。

    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