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〇〇四章 天龙翔首靖平安(第1/2页)  新三国翔龙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府与校尉府中往来穿梭,咱们侯府内亦是上下忙碌,小雨那帮丫头在后院练兵场上把那些女兵操练更是比以前更卖力,是否又有大事发生啊?”

    吴骏看到老爹问起,就知道虽然现在他不再当任具体职务,但长久以来浸泡官场多年,对政治及重大事件的嗅觉还是很灵敏的。“今日回府,孩儿本来就是要向父亲跪安的,既然父亲问起,孩儿亦不打算隐瞒,事情是这样的。”接着,吴骏把司隶校尉府接到的情报、血诏及文武将员的意见及出兵决议告知了两位老人。

    “鲜卑蛮夷真是卑鄙无耻,屡屡犯我大汉,真是天理难容;如今更是趁我朝势微,竟想染指我中原,真是夜郎自大。”退养多时,吴硕还是改变不了他那嫉俗如仇的性格,更遑论是鲜卑蛮夷了。“幸好雁门关还在我大汉手中,这郭蕴小子之前在皇城时曾在你王叔叔的司徒府里见过几次,当时他才刚刚弃笔从戎,参军不久,多年不曾再见,他如今竟成了一方大将,你王叔叔泉下亦可瞑目了,不错不错。”吴硕感叹嘘嘘,言语之间充满了对鲜卑人浓浓的憎恨之意,同时对雁门太守郭蕴洋溢着赞美之情。

    今日再次听起有人谈到郭蕴,且此人为自己的附近,吴骏再次对郭蕴充满了好奇之心。“父亲,您对这位远在千里之外的郭太守似乎十分捻熟,此为何人?与已故王叔叔有何关系呢?”

    说到王允,三人不免感慨万千:昔日司徒王允巧施美人计,让魔王董卓与温侯吕布父子反目,最终致使吕奉先倒戈相向,魔王授首,为关东诸侯除去了共同的敌人,算是为大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后却不肯赦免董卓死后的余党,惨遭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的反扑报仇,最后兵败长安,满门遭戮,吕布也逃向了并州,才有此时的吕布领兵北上抗击鲜卑。

    “当年,为父与你王叔叔、你岳丈等人趣味相投,激扬文字,年少气盛,曾无意中得罪了朝中某位重臣,幸得当时身为大司农的郭全郭之齐暗中相助才躲过一劫,此后我们便频频向郭司农求教学问,并与之结为忘年之交。郭氏乃我大汉太原郡名门,其族祖父郭遵,官至大汉兖州刺史,曾守光禄大夫巡行天下。郭氏门风严谨,为父与你那几位伯伯叔叔都曾受益匪浅。而郭蕴,乃郭司农之长子,幼时博学多才,深受王司徒通赏识,王司徒与其亦师亦友,后郭蕴被你王叔叔举荐为并州乐平县县令,多年未见,不曾想他如今已是雁门郡太守。”吴硕端起了一杯绿茗,一边品茶一边缓缓的打开记忆之门。

    “嗯,子敏兄所言不差,当年我们确实受惠于郭氏一族,若论起当年晚一辈的青年才俊中,太原郭蕴乃王子师之高徒,潈郡刘备乃卢子干之高徒,太原郭绥乃子敏兄之高徒,与劣徒江东顾雍并称为’光熹四杰’,而郭绥乃郭蕴之幼弟,郭司农之幼子。如此说来,想必骏儿该知道郭氏一族与我们的渊源了吧?”品茶之余的蔡邕向吴骏补充道。蔡邕所言的王子师乃王允,卢子干乃卢植,子敏兄当然是指吴硕。

    “光熹四杰?孩儿怎地从未听说过?这郭氏兄弟占据四之有二,果真名门啊!”吴骏依稀记得光熹应该是东汉末灵帝刘宏公元189年的年号,可是这光熹四杰与历史记载好像有些差异,历史记载好像没有什么名气,这郭绥怎么成了自己老爹的高徒了,历史上郭绥是郭缊之幼弟,曹魏年间官至侍中,可见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嗯嗯,伯喈兄,老夫那劣徒郭绥可比不上你那高徒江东顾雍啊,你看如今的小顾,可是骏儿手下的一名干将了,再过几年,可要超过我们这些老骨头了!”吴硕捋着胡子,笑意盈盈的说道。“’光熹四杰’只是世人的称谓而已,只因’光熹’之年号仅用了半年,当年灵帝便重新取年号为’昭宁’,世人很快便遗忘了,当时骏儿你正在外出学艺,没有听说亦不足为奇了。至于郭绥,相比起他的胞兄郭蕴的武略,他的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