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9章 千里之行,积于圭步(第2/3页)  混迹在新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比轻视更为严重的侮辱,是无视!

    有了薛燕儿起这话头,气氛倒是开始变得活跃起来,片刻后,便有秀才接话道:“燕儿姑娘说得不错!此人虽有几分诗才,却也端的十分狂傲,着实可恶!”

    有了他们的话语作铺垫,其他人的心情似乎也放开了来,立即有人冷哼一声道:“小小年纪,便如此目无余子,难怪只能沉沦下僚!”

    “正是!会作两首好诗怎么了,很了不起么?真有能耐,何不考个秀才来瞧瞧”

    一时间,众人的郁闷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口,开始大吐酸水,一发不可收拾。

    李文斌将此情景尽收眼底,却也无心再去和他们争辩了。任谁都可看得出来,此时的他们,已然是拿张彦毫无办法,才会用这最下乘的方式来诋毁张彦。

    可那话里话外,都已不再具有多少攻击性了,相反,只会让人闻到一股‘吃不到葡萄’的酸味。

    一一一一一一

    却说张彦出得院外,心中不由大呼痛快。

    今夜误打误撞,搅了一场雅集,却是让他达成了目的,倒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收获。

    此外,扮演狂生,嬉笑怒骂,舌战群儒也是蛮过瘾的一件事情,他发现自己都快爱上这种肆意妄为的感觉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若无必要,他也不愿四处结仇,惹人不快。但没办法,李师爷早就为他开过了一次地图炮。

    可以说,他如今俨然已成了萧山士林公敌,哪怕没有今夜这一出,照样也会遭人嫉恨。所以在心中算计了一番得失,便决定破罐子破摔了。

    李师爷虽然坑了他,但反过来一想,又何尝不是为他扬了一次名呢?

    说起来,他张彦何德何能,竟只靠了一首诗,就搏回个‘雅吏’的名声!不得不说,这已经算是十分逆天的运气了。

    要知道,诗词在本朝只是小有市场,毕竟珠玉在前,想要再如唐宋那般,单只凭借一首诗词就名声大噪,可谓难上加难。尤其是在诗词本身算不得上乘佳作的情况下,一诗成名,更无异于痴人说梦。

    想想自己那便宜老爹,人家当时抄的是什么?

    是木兰辞,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啊!

    也唯有这样的千古绝唱,才有一词成名的可能性。水平稍低一档的,还是别抱太大奢望了,一词成名只是神话。

    偏偏,由于种种因素,他只用了一首诗,便造就了如今这样的局面。其中,李师爷居功至伟

    可若仅仅如此,其实还达不到张彦的要求。

    才名是有了,但仍显不足。别人也只是勉强认可了他的小小诗才而已,还不至于达到脱颖而出的高度,更不可能被捧上诗词神坛。

    也正因如此,才会被人戏赠一个‘雅吏’的称号。

    何谓雅吏?

    简而言之,就是在小吏当中,才华较为出众的人。

    可问题是,归根结底,它还是一个吏!也就是说,他张彦连读书人群体都挤不进去,仅只能够在一班小吏中鹤立鸡群而已。

    人常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张彦并不这么认为。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你一成年大汉,跑去跟小孩子打架,然后一人放倒一群,你会有成就感吗?会觉得很有意思吗?

    有句话怎么说得来着?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看似威风凛凛,实际却是拉低了你的层次。

    他想要的是什么?

    是秀才功名,是县试案首!

    因而,一个雅吏的名头,是不可能让他满足的。

    你想啊,万一到时通过投机取巧,好不容易运作出个县案首来。结果人家一瞧,县考第一,居然只是个微末小吏,那能服众吗?

    老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