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3章 横生枝节(第2/3页)  混迹在新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冗官冗员,萧山既非附郭首县,又不是人口大县,便裁去了县丞与典史之职,只留下知县和主簿这两个职务。

    按说本应留下典史一职的,因为朝廷有过规定,县编户不及二十里者,县丞c主簿并裁。

    但规定是规定,具体到地方的施行上,又要因时因地而作出些许调整。何况此次裁撤之规,本就不是因编户过少问题而引发的。

    萧山县的情况比较特殊,当时典史正碰上缺额,任上的县丞又表现得极其平庸,故而最终决定裁去县丞一职。

    然而当时的主簿却是得以留任。

    这一来,就不大好保留典史一职了。总不能,把一个正九品且未犯下任何过错的主簿,给生生降成不入流的典史吧?岂不显得朝廷刻薄寡恩?

    所以最终才会决定,在知县外保留主簿一职,兼领佐贰诸事

    不过官衙撤销,县丞署却是没有完全废弃,直接改作了承发房。

    迁过来之后,原先紧挨在主簿院前,用作承发房的那一排廊房,倒是被圈入了主簿厅,使其扩成一个偌大的院落。

    张彦跟着王司吏七拐八弯,穿过重重门洞,最终来到主簿厅时,吏房赵司吏却是已经坐在了承发房里。

    倒也不是他二人脚程慢,如今的承发房位于二堂左侧,距离东三房的廊舍比较近。而主簿厅,则座落于二堂右侧,相隔的距离自然也就稍远了些。

    承发房里,除了赵司吏外,还坐着此间的主人——李师爷。

    李师爷年约三旬,身量中等,五官端正,皮肤白净,穿一袭道袍,头戴一顶方巾。许是手掌大权的缘故,举手投足间,隐然已初具威严。

    他端坐上首,手捧一盏清茶,浅酌慢饮,嘴角挂着一抹淡然的笑意,对下方的赵司吏问道:“赵总书,你匆匆忙忙的赶来,又急着要见我,所为何事?”

    “姓王的今日领来个人,说是要安在他礼房任书手。”

    说着,赵司吏皱起了眉头道:“这原也没什么,各房要招书手,考核过了录用便是但他今日这一举一动,反倒让人觉得,从里到外都透着古怪。”顿了顿,又自顾沉吟着说,“且他带来那人,颇不简单”

    “具体怎么个情况?”李师爷淡淡的一点头,又补充道:“先说说他带来之人吧。”

    “那人年纪不大,今年不过才十六岁,倒也实属平常,进衙门的多是这般年纪”

    赵司吏回忆起方才所见,愈发觉得不可思议:“可奇就奇在,此人与我对答之时,面上竟是毫无怯意,您说怪不怪?”

    李师爷只是轻轻一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司吏便接着说:“其间我又试探过几次,发现这少年郎不光老练稳重,说话同样也是滴水不漏,倒像个年老成精的家伙”

    “少年老成,这倒是不多见。”

    李师爷难得出声点评了一句,旋而又笑道:“不过这也只能说明,此子能力异于常人,或有过人之处你这般赶来告知于我,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罢?”

    “先生有所不知,此人乃张秀才之子!”

    “哦?”李师爷立马换成了一副饶有兴致的表情,追问道:“你说的这张秀才,可是作出「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一位?”

    “正是。”

    赵司吏的文化水平其实不低,当年也曾读过几年私塾,拜过业师,学过八股,考过县试只是后来由于家境原因,无法继续在功名之路上奋斗,迫于无奈,才屈身入的县衙。

    接着,又一路晋升到了典吏的位置,小日子也逐渐变得滋润了起来,才发现他这小小书吏,过得一点都不比秀才相公们差

    不过由于社会地位不高的缘故,他也时常会羡慕那些吟风弄月的穷酸秀才。

    “张秀才之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