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们来说,此时的水泥就是神物,就是老天赐给大明的利器!
“来人,传曾鉴觐见!”
弘治皇帝激动地在暖阁中,背着手疾走了几步,面露愠色道:“朕要问一问,如此有助于大明边防之神物,为何月余时间,都不曾校验完毕!”
随堂太监丘聚当即领命而去,不多时,工部尚书曾鉴便一头雾水地赶来了过来:“臣叩见陛下......”
弘治皇帝懒得废话,直接摆手问道:“月余前,锦衣卫千户送来水泥,为何今日还不曾校验完毕?”
“水泥?......”曾鉴更加迷糊了,直接来了句:“此乃何物?”
何瑾在旁听了,不由微微摇了摇头:这位曾鉴说起来,也是为弘治期的名臣。他从政勤慎,清正廉明,体察民瘼,兴利除弊,秉公办事。
他时与工、农、商人接触,温纯待人,喜怒不形,处事裕如,不事矫饰。深知百物来之不易,节省公帑,体恤民力,受到国人的尊重。
但是!......他具备的品格当中,没有一项是跟发明创造有关的。
甚至可以说,这位孔孟子弟做到了,这个时代对士大夫要求的一切,却唯独缺少严谨务实的工程师品质。
一旁的刘健又忍不住,当即将水泥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曾鉴听后似乎才有了印象,开口道:“陛下,水泥检验早已完毕,确实坚硬如石、水火不侵。”
这话不由令众人一喜,可想不到,曾鉴随后面色一凝,又悲痛不已地说道:“然宋朝徽宗殷鉴在前,贪图享乐,劳民伤财,致使江山沦为半壁!臣感念至此,五内俱焚,才斗胆压下了此事,万望陛下切不可重蹈覆辙!......”
何瑾听得简直满脑子浆糊,不明白水泥跟宋徽宗有啥关系。
但随即一想,便忍不住苦笑了起来:“曾尚书,你不会认为水泥那玩意儿,跟宋徽宗时的花石纲一样吧?”
北宋时,徽宗赵佶那位艺术家,喜欢形态各异的石头。
上行下效,各层官吏便勒令百姓寻觅打造花石,弄得民不聊生、盗寇四起......嗯,梁山一百单八将,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故事,就是在那历史背景下的。
最后金兵南下,便有了‘靖康之耻’。
而水泥这玩意儿,比起花石纲来,更是上了一层楼。因为这玩意儿,你想弄成啥样就能成啥样。
故而,这东西在曾鉴看来,当然就比宋朝时花石纲之祸还厉害。
为了秉承儒家卫士的传统,不让皇帝耽于奢靡享受,他当然便干了刚臣名臣应该做的事儿!
哪怕这会儿说起来,他也理直气壮、一副忧国忧民的痛惜之色。
“曾尚书,你可能不知道,一根这么长的好木料,大概五十文。”
何瑾伸手比了大概二尺的距离,随后郁闷地说道:“可一根配铁筋的水泥,却用不了五文。其中,还包括里面的铁筋!”
“你,你是何人,岂敢如此信口开河!”
曾鉴闻言顿时怒了,道:“老臣署理工部多年,莫非眼光还没你独到?那等水火不侵的神物,价格岂会那般低廉!你这怂恿陛下的佞臣,该拖出去杖毙!”
“够了!......他就是弄出水泥的那小吏,多少价格怎能不清楚!”弘治皇帝气得面色惨然,勉强扶着御案喝道:“曾鉴你误朕、误国!”
他本想大骂,可随即又想到这水泥交由工部校验时,也没人能说清价格几许。曾鉴虽胆大妄为,却也算出于忠心。
最主要的是,如今何瑾正好来了京城,没耽误到用水泥修筑城墙一事......
可不料,何瑾却一抬头,似乎看出了弘治皇帝的心思,悠悠道:“陛下赏赐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