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6.回京(四)(第2/3页)  盛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砰地一声,老皇帝一掌重重拍在案上,“朕的话你们是听不懂吗?!”

    朝臣被这一声吓得不轻,杨霖不得不暂时顿住话头,等了片刻,不怕死地继续道,“臣不反对封王。”

    燕亲王蓦地抬起头,老皇帝也下意识眯起眼。

    杨霖定了定神,“臣以为,亲王爵只要不旁落他姓,便是皇家事,皇上乃一家之主,燕世子是皇亲,此举并不违制。”

    话一出,殿内顿时炸开了锅,不光季英苏怀远,就连一直没出声的陆鸿都瞪大眼睛望过来——话还能这么说?!皇家无私事,何况是封王!杨霖这是疯了吗!

    倒是老皇帝面色微缓,“你继续说。”

    杨霖目不斜视地望着手中的空白笏板,“臣言不违礼制,仅能说明燕世子可为王。但除了礼,我朝还有律。我朝律法对亲王爵规定有三,一,皇子,二,世袭,三,有功。燕世子珩既非皇子,其父燕王又正当壮年,便只能论功了。敢问皇上,燕世子何功之有?”

    皇帝道,“此次与北戎和谈,景西功不可没。他在漠北三年,遏制灾后瘟疫,战时稳定后方,还为我大魏发掘了矿藏,养出了不输蛮人的精良战马,这还不够

    ?”

    杨霖颔首,“如此说来,燕世子的确有功。”

    君臣相交二十载,老皇帝太熟悉杨霖了,听他一说此话,便知他还有后话。

    果不其然,只听杨霖平静道,“如果臣没记错,当初燕世子赴漠北,有两个差事。一则代君巡视,二则代领北境政事。北境府自老太守被北戎贼寇残忍杀害至今,未曾有一任太守上任足一旬,北境政务,燕世子责无旁贷。皇上所言之功是功,但绝大部分也是应尽之责。燕世子尽职尽责,若是一方大员,三年考评可得一上等,但也远不够越级晋升。苏大人,霖此言可对?”

    主辖吏部的苏怀远:“对。”

    皇帝:“”

    众臣:“”

    行吧,泼天的功劳被您一句职责之内抹了,杨相公您可真是什么都敢往外说。

    听懂了他什么意思的老皇帝脸色微妙,“直说你何意。”

    杨霖不卑不亢,“回皇上,臣还是那句话,赞成封赏燕世子。然考虑到礼律,加之我大魏开国至今均无父子同朝为亲王的先例,为不寒功臣之心,可能需要为燕世子换个封号,比如咸阳或临安之类。”

    单字为亲,双字为郡,话说到这份上,不少人已经明白过来,杨相公是想把季景西的亲王爵直接撸成郡王了。

    再一品,妙啊!

    如此一来,夺嫡的还是那几个人,压住了季景西过盛的势头,又不会全然磨灭对方的政绩。更重要的是,给这个已经被几位皇子搅得够乱的朝堂争取到了观察、喘息的时间。

    入场也要讲基本法,毫无先兆上来就是一个亲王,着实让人无法接受,郡王倒是勉强可以。

    几乎是立刻地,陆鸿出列道,“臣附议!”

    苏怀远也迅速反应过来,“臣也附议!”

    头一次,三位相公大人的意见出奇一致,众臣默默消化着这一奇观,也纷纷出声附和起来。

    杨霖抬头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皇帝。

    他们这位陛下的心思向来难测,但欲抑先扬的手段却已经不止用过一次。

    杨霖相信自己的判断,在他看来,季景西在北境闹出的动静太大了,这其中必然有他与皇上私下达成的协议,否则不可能如此明目张胆。

    但这个边线在哪?皇上能忍他做到什么地步?季景西又是否已经越界了?

    杨霖说完自己赞成

    封王那句话之后便在等,当他没等到皇上的阻拦时,就笃定了自己的猜测:对方也在头疼如何安置季景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