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事死如事生(第1/1页)  谢河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清泉卧病不起后,不仅撮合长子和母亲兄弟姐妹握手言欢,还想撮合张家小弟张治邦一家及谢家二弟媳宫海燕一家,和妻子儿女握手言和。

    人之将死,其心也良苦。出于两面考虑,正面是,自己死后,如果亲嫂亲弟不和妻子儿女交际,恢复人情往来,因为叫得亲不如生得亲,血肉亲才是真正亲,走得近不如骨头亲,骨头亲才是正经亲。俗话说,隔一层冷一层,剩饭冷了不粘连,那么宫喜鹊靠讨好拉拢的出了五服的亲房人等,万一家中遇险不能依赖,势必内无援外无助,困守孤家当寡人。反面是,依据宫喜鹊的为人处事,未必和子媳关系融洽,可以跟长子搞得仇敌一样,也可以跟其他子女弄得水火不容。若是再闹翻,倘若家内无法和平解决,子女也能够请求叔父和堂姐弟出面调停,可以把不良影响浓缩在小范围内。

    谢清泉的出发点,虽然好,面对生离死别,概无大事,但人怕伤心,积怨难忘,看不见尚无感,眼不见心不烦,一见面过往翻涌,气朝脑门冲,恶往胆边升,立即不淡定了。与其膈应得慌,情绪失控,倒不如承受“非议”。心里这道坎,既然过不去,又有什么必要非过去不可呢?况且沟通并不像修路一样,填好坑就是坦途。哥嫂各自不清不楚,家庭依旧一团乱麻,上一辈兄弟不和睦,下一辈兄弟还是不团结,是何原因呢?嫂嫂最擅长的就是挑拨离间和告黑状,还能睁眼说瞎话,我们每次都被她整得里外不是人,只有躲得远远的。祸害当家,天天折腾,从叛亲离,泼妇作主,家宅不宁,六亲不认,这家三代人,真的太倒霉了。哥哥就是一个窝囊且无能的男人,他从不敢反抗嫂嫂一件事,让亲人彻底失望透能让后代子孙兴旺发达。位于棺木中间的一颗“子孙钉”,不兴执事者钉死,要由亡者的长子带长孙加钉。谢文先在它上面拴上一系红线,由孝长孙用手拉着,他用手轻轻地敲一下,意思到就算了,民间谓为“留后”。

    接下来,立孝堂,设灵堂。棺前放一张八仙贡桌,悬挂白桌布,摆供品,香炉,蜡台,并在棺材右角点上一盏“长明灯”。棺下放一只升,内装粮食,上插一杆秤,再放上一盏碗灯。灵堂内白烛高照,香烟绕梁。稍后,酒食摆祭,堂祭仪式开始,礼生喝道:孝子孝孙,孝男孝女,请上前来,三拜九叩首,恭送父亲到天堂。

    行“成服”礼后,谢家老少俱披麻带孝,三步一叩,五步一拜,顺走绕棺三圈,又倒走绕棺三圈,磕头跪拜。长子谢文到土地庙报吴主,请亡灵,焚化纸钱,回灵堂敬香,敬酒,敬饭,行“三献”礼。接着,长媳添香,添茶,添食,行“三献”礼。

    再接下来,拜祭开始,以亲疏远近,上下尊卑为秩序,长者列前,晚辈于后,一家一堂(次),本家先祭,外客后祭,一律跪拜行礼。

    灵桌东首一赞礼生手持焚香一束,高唱:“一上香!”递香给案前站者,由拜祭者双手接香,高举过额,向灵堂作揖后,递给西首的赞礼生插于香炉。然后动作重复,依次“二上香”“三上香”。上香毕,东首赞礼生高唱:“拜!”祭拜者跪于膝前草包之上,拱手于额头,随躬身之势双手下置左右,额头俯触在地。西首赞礼生高唱:“起!”拜祭者即起,垂手肃立。继续再复行,再拜拜,再起,三拜,三起。“三献”礼毕,赞礼生高唱:“退!”孝子孝孙匍匐在案旁左边,孝女孝媳匍匐在案旁右边,向祭拜者叩头答礼,下跪回拜。

    族人放鞭炮拜祭,客人放鞭炮拜祭,众孝子跪谢。凡祭拜者,一律入流水席,吃豆腐饭。

    宫海燕对袁秋华说:给她做儿媳,你是自找活罪受哩,凡事想开些,看远些,她这把年纪,又费神操劳,还能活多久呢?千万别唱对台戏,明交锋,暗较劲,惹不起,你躲呵!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