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5章:扬州意海患扰庙堂,君臣对闻督镇东南(第2/4页)  大世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主!”

    “呵呵,谷大人真是一位好官啊,”柳晖一边亲自为其添茶,一边笑着说道,“扬州百姓有了您这样的父母官,那可是八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啊!”

    “大都督谬赞了,不知您何时出兵啊?”谷应叹微微一愣,他可不是什么小年轻,他在爬上扬州刺史这个位置前,也是熬了近近十年的资历的。柳晖这句话一出口,他就察觉出不对了。这种客套的官话,往往都是婉拒的开始。为了不让柳晖顺着说下去,谷应叹也顾不上其他了,紧接着又追问了一句。

    果不其然,柳晖脸上涌出一抹尴尬。思来想后,柳晖叹了口气,最终决定还是实话实说:“谷大人,容本督实言相告,此事,本督出不了兵。就算出了,也注定无功而返。您还是请回吧。”

    “这。。。这是何意?”谷应叹愣住了,疑惑的问道。

    “这些倭奴,战船轻巧灵便,在海上如同轻骑兵一般,来去如风,”柳晖耐着性子解释道,“而我军水师战船,要么是当年陛下亲自画的巨型战船,要么就是后来俘虏的陈国和江南诸家反王的战船。小的战船不是那些倭奴战船的对手啊,而且出的兵多了,这些倭奴根本不会露头的,咱们要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他们,难如登天。”

    “那陛下当年在邺城阅兵的战船呢?那些战船也打不过倭奴吗?”谷应叹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急忙问道。

    “当然打得过,”柳晖点点头,但随即又摇摇头,“但那么大的战船,倭奴又不是傻子,他们会站在原地等着我们去打吗?更何况,这些战船,本督手上,只有五艘啊。”

    “怎么会只有五艘呢?”

    “当年陛下把图纸送到了青州,最后直到阅兵,一共也才只有二十艘。现在十艘在黄河大营,五艘在青徐二州以东,本督带下扬州的,就只有五艘。这五艘战船要是都拉出去打仗了,本土若有变,本督岂不是罪过更大?”

    谷应叹被问得哑口无言,说到底他也只是个文官呐,哪里懂军事?没办法,谷应叹只好再度上书,请求朝廷拨款,整改水师战船。

    这封奏疏得到了慕容皓的高度重视,他还特意抽空和梁桂等心腹商量了一下。虽然国家这些年也没省下多少钱(都拿去给慕容皓打仗了),但该用的钱还是不能吝啬。正好北方已经平定了,每年都能省下来不少钱,慕容皓大笔一挥,直接从这笔钱里拨出了一半,连夜运到扬州。

    当然了,钱给你们,并不代表我就不管这件事了。东南沿海的海患从陈国那时候就有了,直到现在的世国,两代国家都一直不怎么重视,放纵的结果,就是它已经严重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据统计,东南沿海一带的水贼、倭奴将近一万人,大小战船数百艘,这还是海里的,陆地上还说不准有多少他们的同党呢。但这些年随着世国打压力度的加大,陆地上的水贼内应基本上都被消除了,所以现在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漂在海上的那些哥们。

    谷应叹是个好官,工作负责,但可惜军事上是个白痴。搞搞后勤没问题,真要上前线那就是去送死的。柳晖有本事,打仗也不含糊,在水军中素有威望,但他也有个缺点,估计是当初做水贼时留下来的老毛病:喜欢计较。你要让他出兵,那他肯定会预先去踩踩点,确定这场仗自己能打,他才会去打,不然就是朝廷谕旨到了,他也有一万个理由不出兵。说到底,他是个看重成本的人。这种人冲锋陷阵没什么问题,但要让他去统筹大局,那大家还是早点洗了睡吧。

    所以,慕容皓要亲自指派一个既信得过、又有本事的人,由他接手东南这个烂摊子。而他指派的这个人,并不是自己的那些老班底,而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白面书生,他的名字叫闻承泰。

    闻承泰,青州东莱卢乡人。于尊武十三年入仕,由于成绩不太理想,所以被分配到了并州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