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平江山先谋国内策,征四海当磨砍柴刀(第2/4页)  大世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连下数道圣旨,先是晋封武耀为大都督,代其都督各路军务,协助大将军秦彪,整顿全国兵马。又因董良嗣前来救驾有功,晋封为车骑将军,算是给秦彪一个交代。慕容虎为都护将军,孔威为荡寇将军,郭煜为虎威将军,唐胜为讨逆将军,狄无伤为平南将军兼督清河军务,刘仕闵为平东将军兼督渤海军务,刘仕闼为安东将军,协助刘仕闵镇守渤海。

    武将封完,接着封文官。晋封梁桂为御史大夫,名义上分担丞相的政务压力,实际上在慢慢消弱丞相尹茂的权力。宁子善为太尉长史,刘焕为卫尉丞,其余三皇子一派均有封赏,大赏之下,朝中一派欢欣鼓舞之象,纷纷对新皇歌功颂德,称其为明君、圣君。

    太子一党的官员每天提心吊胆的活着,本以为慕容皓登基之后,会拿他们开刀,但左等右等,头上那把利剑却迟迟没有落下来。而且平时慕容皓看到他们,都是和颜悦色的,终于,他们开始慢慢的相信,这个皇帝应该是个好人。

    这是个悲哀的想法。

    慕容皓之所以没动手,并不是想要放过他们,而是实在没找到下手的理由。毕竟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再像以前平白无故的就把人阴掉是不可能的,否则会被别人骂死的。所以,必须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合适的机会、用最合适的人,才能让那些旧太子官员滚出朝堂,安插自己的人。

    很快,他就找到了这个理由。

    丞相府在这天突然收到了皇帝的旨意:在朝中另设一座官署,名为督察院,由卫尉丞刘焕担任最高长官——左都御史。同时,废除御史台,将其全部官员调入督察院,由刘焕统一指派任务。下设巡查御史,挑选清廉之士,委以重权,以巡视各地官员政绩,考察各地富庶。

    尹茂没把这个当回事,直接就给批了,在他看来,就是把御史台改了个名字嘛,又多了个巡视的钦差,还能翻了天不成?

    刘焕接手督察院之后,精心挑选了大批的人才,具体能力的表现为:书呆子、一根筋、疯狗,还听话。就这样,督察院日积月累之下,聚集了大批的疯狗,在刘焕的操纵下,开始放出来四处咬人。

    太子旧党、大司农王必,在上朝的时候,督察院的御史们一拥而上,把他十岁到六十岁的劣迹全部咬了出来,据说老头当场差点气晕过去。不过慕容皓可不会客气,直接下令让其滚蛋,看在他年纪这么大的份上,赏了些田地,就当是感谢你老人家为朝廷做那么多的事情的报酬了。

    紧接着,太子一党的各个官员都被咬了,生活作风问题,阴谋造反,背地里扎小人咒皇帝死等等等等,只要能被拿出来说事的,全被翻了出来。当然,督察院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随时随地监督百官。但路是死得,人是活的,没罪名?那就随便捏造一个,安你身上!反正不把你弄走,誓不罢休!

    对于各地的郡守长官,慕容皓也没客气,我管你是什么背景,反正先把你的罪名点出来,要是你识相,就让你光荣退休,要是你死活不肯动窝,那就有说头了。今天参你骂皇帝,明天参你强抢良家妇女,后天参你阴谋造反,反正变着花样来,看你受不受得了。

    在这高强度的打压下,很快就有人不干了,纷纷上奏,反弹劾督察院造谣诬陷。结果奏疏递了一封又一封,全都石沉大海。上面既没说处理,也没说不处理,督察院查的照样凶,每天照样有大批大批的官员下马。到最后,就连秦彪等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书:已经可以了,再这样下去这个督察院就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还是消停一下吧。慕容皓才下令让刘焕收了手,把那些疯狗重新关回狗笼子里去。

    内宫之中,对于这些父亲以前的嫔妃,慕容皓也是头疼不已。殉葬?好像有点不人道;遣散了?那自己会被骂死。得,反正现在不怎么缺钱,就放在宫中养着吧。也好让世人看到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