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出北平慷慨赴国难,过揾岭再起风波事(第2/4页)  大世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旁亲信将领羽翼般的排开,武耀,狄无伤,郭煜,董良嗣,刘仕闵,刘仕闼,梁桂,蓊芪。。。还有许多在训练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都在接受慕容皓目光的检阅。

    “全军听令!”慕容皓十分满意,大吼道,“开拔!目标,北平!”

    身边将领轰然领命,随后下台指挥各部。命令一层一层的发了下去,各部安静的等侯差遣,依次走出了军营,向北平走去。很快,大营就变成了一座空营。

    古代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二者礼数规格也有不同。慕容皓这次就属于命将出征。军队出征前有许多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出征前祭天叫类祭,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币等,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天,表示恭行天罚,以上天的名义去惩罚敌人。古代干支纪日有刚日、柔日之分,甲、丙、戊、庚、壬为刚日,刚日属阳,外事须用刚日。类祭即在刚日举行。

    祭祀礼毕,出征的军队有誓师典礼,一般是将出征的目的与意义告知将士,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也就是一次战前动员和教育。《尚书》所载,有《甘誓》、《汤誓》、《牧誓》等,都是上古著名的誓师之辞。如果是命将出征,天子要在太庙召见大将军及全军将校,授之以节钺(后代常授刀剑)。君王拿着斧钺的端首,把柄交给大将,表示将节制军队的全权授予他。

    慕容皓作为皇子的身份出征,又是皇帝亲命。意义自然与普通将领出征不一样。慕容高也有意扩大影响,让世人知道,自己对蓟县的重视,对征战在外的将士们的重视。许多士大夫百姓都得了消息,早早的挤在城门口。有的打算一睹皇家的气场,有的则是不怀好意,有的更是心怀他事。。。

    “周兄,听说了吗?这次出征的,是北营啊。”

    “亥!现在听说改成,什么什么,什么虎威营了。改个名字,就能上天啦?”

    “就是,陛下是不是糊涂了?让一群小孩子上战场,真是胡闹!”

    ”陛下还说必不会放弃征战将士,我看啊,就是个笑话!哪有救人就派这点人的,这不送死嘛!“

    “嘘。。。小点声,有军队来了。”

    远处有一支身着华丽铠甲的军队小跑着过来了。一边驱散城门口的百姓,清扫道路,一边站好在道路两边,准备迎接三皇子殿下。

    慕容皓在城外整顿好身上的甲胄,便带领一千士兵徐徐入城。

    刚一进城门,百姓们,世家子弟们,就已经有一大半都失望的叹了一口气,嘈杂讥讽声流窜在各个角落里。

    “这哪里是去救人,这是去送死啊。”

    “莫非我燕赵之地无人了吗?要靠这帮子娃子去打仗!”

    “这小身板扛个兵器都费劲,怎么杀敌!”

    “我看啊,这就是小皇子近水楼台,去战场上镀个金的。”

    “就是,就是。。。”

    。。。。。。

    非议声,嘲笑声,怀疑声,如同洪水猛兽,冲击着将士们的心理。许多将士脸都有点红,有不服,有屈辱,有被质疑的委屈。但长时间的军纪训练,支撑着他们不被击垮。咬着牙往前走,这些话,就当是放屁了。

    见这些人一言不发,有些人更过分了,甚至已经说出了一些挑衅的嘲讽话。

    慕容皓心里也很难受。梁桂看在眼里,暗暗加快马速,追上慕容皓:“殿下,您看?要不要把之前您让我写的东西拿出来?”

    慕容皓点了点头,小声说道:“让将士们把那些东西举起来吧。”

    梁桂轻轻点头,放慢速度,退到队列里,暗暗打手势。

    后面四个亲兵急忙点头,把手上收起来的旗杆立了起来。两块白布迎风飘扬。旗杆很高,要两人同时举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