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 圣旨有慰抚(第1/3页)  明末伪土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几方人马,在桂林城内外各怀鬼胎,对峙了十几天。当来自朝庭的旨意到达时,消失了十几天的许如兰又出现了,携着皇帝旨意来见黄子琦。许如兰一方面觉得如释重负,但另一方面,却为自己这个巡抚不值,明明官阶比黄子琦高,还拿着圣旨,可是见黄子琦的感觉,却像一个下属求见上官。

    “黄大人,圣旨已来,着废靖江王世子朱亨珏为庶人,械送凤阳守陵。裁撤靖江王府护卫两百,罚减靖江王一年供奉,以示警戒。皇上说,黄大人一家,世代忠于大民,守护边疆,有功于社稷。此次因妹之被擒,举兵逼王府,虽事有乖戾,但情有可原,着广西三司礼送黄家土兵回思明府,所有情事不予追究。盘氏父女,既重归王化,便是大明臣民,着赦免既往之罪名,可由盘氏父女自选安居何处,务约束部族,遵守法纪,切不可再起逆心。黄家土司和盘氏父女此番为妹、女操劳伤神,着靖江王府出银五千两,粮一万石,以示抚慰。”

    其实,黄子琦也很无耐,他是不习惯于跪拜的,可是在没有明确表明不服从朝庭的情况下,接圣旨的礼又不能不遵,在许如兰用各种哼唧提醒无效,又很严肃地明言要大家跪下接旨后,不得不带着众人跪下接旨,“臣黄子琦领旨,谢恩!”

    其他人,除了黄一苗外,倒也习惯,只有黄一苗嘟嚷着,不情愿地说,“领旨,谢嗯!”

    “嗯,接下来是皇上口谕:朝贡之礼,虽是大义;君臣往来,却可权变。听闻大土司和大小姐皆年轻俊才,盘氏女也是二八年华,即受瑶人尊为圣女。僮瑶苗汉,皆是一家,万千族人,皆朕之子民。朕虽日理万机,却无一时不挂念边疆子民。诸位有朝贡之诚,路途千里,可趁此游历大明大好河山。至于赴京之时,不必拘泥,诸位到来之时,朕必盛设筵宴,与诸君尽欢。朕特赐书一封,持此书信,所过之处,大小臣工,必尽礼善待,护佑使团一行顺畅。”

    黄子琦听了之后,顿时感觉这个皇帝,似乎也不是那么不明事理,感觉还是不错的。倒是盘金成听了之后,对黄子琦和黄一苗的判断,更是佩服,这兄妹两人,明明从未见过皇帝,应该也没去过中原,可是好像对皇帝性情非常熟悉,对内地情势,也极其了解。等这十来天,等来的消息,几乎和兄妹两个的判断完全一样。当然,他还是有点不甘心的,在准备撤离前,他找到黄子琦和黄一苗,非常认真地问道,“大人,小姐,此行闹得轰轰烈烈,虽然救大小姐和小女的目的达到了,可咱们发动了这么多人,总感觉因那皇帝一封诏书,就退了去,心中不免有些缺憾啊。”

    黄子琦还未回答,黄一苗先抢着说了,“盘叔,不要心不甘,现在这大明气数未尽,你看皇上处理这事就知道,他固然有刚愎自用,刻薄寡恩之处,但处事还不算昏庸。你再看许如兰、熊文灿,这些地方大员,对朝庭既有忠心,不论军政才能,也都尚佳。从桂林事发到诏书下达,朱亨珏被废,前后不过二十几天,也可以看出,朝庭政令,如此之远,效率依旧很高,虽不敢说令行禁止,但这调度能力,也非常可怕。哥哥和我说过你的想法,夺下桂林,虽能逞一时之快,可是咱们守不守得住是一说,即使勉强守住,最终也只能落得无气大伤,这对过去百年来本已元气大伤的瑶僮各族,并不是好事。”

    “唉,道理我是懂,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而且,我们瑶人豪族,见小女危难,皆挺身相助,结果这样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也觉得不好跟他们交待啊。”

    “盘叔,要不,咱们出城去时,你召来瑶人豪族领袖,我们一起见见面,一来我当面致谢,二来我也有些想法,想与大家一起交流沟通,不知你意下如何?”黄子琦提意。

    “若大人愿意和他们见面,当然是好事,只是为何一定要撤出去再见,而不能在城里先见他们,商议好了再撤呢?”盘金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