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一章:不一样的早朝(第1/2页)  大唐第一太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近来李世民经常做梦,梦到自己不被百姓接纳,梦到大唐江山风雨飘摇,这让他心烦意乱,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到位,对百姓不够好。

    早朝之上,李世民就自己的一些见解向众大臣提问,叶枫也被喊了过来。

    李世民神情、风采英武刚毅,众位大臣进见他时,皆手足失措,李世民见到之后,有些不满。

    “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镜子,君主想自己知道过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君主就会失去国家,大臣又岂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以求保全富贵,炀帝被杀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望你们以此为戒,每件事都有得失,希望不惜畅所欲言!”

    众大臣听话,十分羞愧,不过有了李世民这句话,胆子大了许多,不再畏首畏尾。

    李世民又说道:“从前大禹凿山治水而百姓没有怨谤之言,是因为与民利益攸关的缘故。秦始皇营造宫室而百姓怨声载道、图谋反叛,是因为秦始皇损民以利己的缘故,朕想要营造一个宫殿,材料已经齐备,有鉴于秦的灭亡,便停止了这项工程,大家有什么感想?”

    叶枫想了想说道:“奇珍异宝,本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假如放纵自己不止,那么国家就会立刻面临危亡,陛下是希望我们引以为戒,以身作则。”

    “叶枫说的没错,亲王公卿以下,应当体会朕的这个想法。”

    众大臣面面相觑,随后一起说道:“微臣明白了。”

    李世民对此非常满意,叶枫和他配合的十分到位,见众大臣非常服帖,于是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朝中本来设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互监督检查,中书省起草诏令制敕如有差误,则门下省当予纠驳指正。人的见解各有不同,如果往来辩论,务求准确恰当,放弃个人见解从善如流,又有什么不好呢?近来有人护己之短,于是产生仇怨隔阂,有的为了避开私人恩怨,明知其错误也不加驳正。顺从顾及某个人的脸面,造成万民的灾患,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叶枫附和道:“隋炀帝在位时,内外官吏一团和气,在那时,均自认为有智慧,祸患殃及不到自身。等到天下大乱,家庭与国家俱亡,虽然这中间偶有某个人得以幸免,也要被舆论所针砭,永远难以磨灭,陛下是希望我们所有人都应徇公忘私,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臣谨记于心。”

    李世民心中感概:“知我者莫若叶枫也。”

    众大臣会意,纷纷点头。

    “朕听说最近西域有一个胡族的商人得到一粒宝珠,用刀割开身上的肉,将宝珠藏在里面,有这么回事吗?”

    魏征答曰:“有这回事。”

    李世民继续说道:“人们都知道这个人爱珍珠而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官吏受贿贪赃依法受刑,和帝王追求奢华而遭致国家灭亡,这与胡族商人的可笑有什么区别呢?”

    叶枫觉得自己已经够出风头了,想要收敛一点,给其他人表现的机会,于是望向了魏征,对着他点了点头,示意他来。

    魏徵会意,严谨的说道:“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的人非常健忘,搬家而忘记自己的妻子。’孔子说:‘还有比这严重的,夏桀、商纣均贪恋身外之物而忘记自己的身体。’也是这样。”

    李世民听后大为赞同:“对,朕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以免被后人耻笑。”

    “接下来你们可以畅所欲言,朕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如果没人提出,朕也很难察觉,还有各种政策上的不足,大家有想打的全部提出来,朕要一一纠正。”

    李世民此言一出,底下的人开始窃窃私语,诚然,李世民有这样的想法,可敢说的又有几个?君王的脾性,向来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