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95 国公爷讨价还价】(第2/7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凑出三百万两纹银,多一两也没有,听见了吗?”张维贤吧啦吧啦。

    韦宝笑道:“听见了,都按照爹说的办。”

    两个人又谈了许久,张维贤还留韦宝吃饭,喊了张之极过来,三人吃饭又吃了许久,等韦宝回到韦府,已经是深夜了。

    “爹和大哥也真是的,又拉你喝酒,还喝这么多,难受吗?”张美圆温柔的埋怨道。

    “没有喝多少,我又没有喝醉,看我现在不是很有精神吗。”韦宝笑道。

    吴雪霞在一旁想问一问今天见魏忠贤的事情怎么样了,又想让韦宝早点休息,急忙召唤一群朝鲜侍女给韦总裁沐浴更衣。

    韦宝知道吴雪霞是怎么想的,在一群侍女的服侍下,一边闭目享受,一边将今天魏忠贤的意思和张维贤的意思大致说了。

    “我觉得老泰山的话有道理,谈得成就谈,谈不成算了,否则会让人觉得咱们赚了多少钱,承包大明的海防,海贸,牵扯很多事情,也不见得就是稳稳获利的。”吴雪霞道。

    韦宝虽然耐心的将今天的情况告诉了吴雪霞,却不想细谈。

    韦宝知道大家都不看好海贸,但韦宝对于大明的海贸是有信心的。

    常状态下,正常贸易的量是远大于朝贡贸易的。

    因为正常的商业贸易被限制。

    所以,由政府主导的带政治性的朝贡贸易才显得更大。

    很多正常贸易的内容也打着朝贡贸易的帽子来进行。

    走私也是如此,巨大的贸易需求被压制,自然就会产生大规模的走私行为。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

    最早来接触到中国人的是葡萄牙人,早在葡萄牙人抵达中国海岸线之前,他们就已经接触到了在南洋经商的中国人。

    1511年,葡萄牙名将阿尔布柯尔克带领一支由17艘战船和1800人组成的远征军进攻位于南洋地区的贸易重镇马六甲。

    由于马六甲本地统治者一贯偏袒***商人而对中国商队严加盘剥,并且企图利用战乱打劫当时停泊在马六甲港的中国商船。

    因此当地的华商主动为葡萄牙军队提供了帮助。

    虽然此次联手对敌最终未能实现,但熟悉当地情况的华人也将马六甲城内的情况及守军情报透露给了这些新来的西方人。

    双方的初次接触都给对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事实上,这些南下经商的华人并非私自出海的私家商贾。

    由于明朝已经严守海禁政策达半个世纪,普通人是无法期望自发出海进行贸易活动的。

    但南洋地区的诸多商品,譬如胡椒等香料都是中国无法自产的物资,所以官方在大规模停止下西洋活动的同时,依然允许一些地方商人在官方组织下,定期南下贸易。

    葡萄牙远征军在马六甲遇到的华商正是这种具有明朝官方背景的官商。

    这些商人每年定期下海经商,在返回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港口广州后还要被市舶司抽取货物总价值约10%的重税。

    除此之外,他们私下还要向地方官员进贡贵重礼物,作为孝敬。除了作为官方特许贸易的经营者,他们也是当时明朝少有的,可以帮助官方了解马六甲情况的眼睛。

    阿尔布柯尔克同华商接触的第二年,中国商船返回马六甲,但这一次却没带国内产品进行贸易。

    对此,华商首领告诉葡萄牙人,他们这次是替官方来探查马六甲局势的。

    有了这两次印象不错的碰面,葡萄牙人很高兴的开始计划继续从海路向中国进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