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73 内阁出奇的一致】(第3/7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在大明创建之初,太祖百废待兴,什么制度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定下,世易时移,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海禁可以增收,统一收编所有水师,既可以保障海防,严查关税,防止民间有人不通过朝廷而私自出海。他们私自出海所创造的利润,可是和大明朝廷毫无关系,都便宜了与之勾结的官府,以及冒着杀头风险出海贸易的民间海商。陛下知道这些银子,远远高于大明每年收上来的赋税总和吗?所以,大明搞不搞海贸,海贸都一直存在,所以,不如重新洗牌,形成制度化,堵上漏洞,让九成以上的银子都进入国库。”韦宝道。

    “朕现在说的不是这个事儿,不是在问可行不可行,而是朝臣们肯定不会同意的。”朱由校叹口气道。

    “他们凭什么不同意,当初太祖起兵,成祖皇帝起兵,还有大明有几位亲自带兵的皇帝,皇帝亲自领军,有何不可,东厂领水师,就相当于陛下领军,再说了,京营不就是陛下直接统属的吗?怕谁说?敢胡言乱语者,是见不得陛下好,见不得大明好,其心可诛,该诛杀九族。”韦宝咬牙切齿道。

    朱由校心里听着暖融融的,感觉韦宝真是最大的忠臣,这么为皇家着想,这么为朕着想。

    东厂即东缉事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

    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自行登基,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永乐皇帝。但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

    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

    而朱棣亦对朝廷大臣多不信任。

    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

    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和、道衍,所以在朱棣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

    而且太监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于是朱棣一反太祖关于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官署,命所宠信宦官担任首领。

    建立东厂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

    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其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成化十三年,1477年春正月,明宪宗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

    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及至宪宗时又复设立“西厂”。

    这个机构“不特刺奸之权,薰灼中外,并东厂官校,亦得稽察”。

    其后虽因内阁大学士的“谏阻而罢”,但至武宗时“西厂复设”,形成东西“两厂对峙”的局面。

    更有甚者,未几又设立“内行厂”,以大宦官“刘瑾躬自领之”,东厂、西厂皆受监临,“逻卒四出,天下骚然”。

    明朝后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封建专制的皇权面临严重危机,明熹宗重用宦官魏忠贤,把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专权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魏忠贤在宫内选会武艺的宦官组成一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