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6章 鹏城来电(第1/4页)  最强小农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襄县,张家山。

    天不亮,刘建华和那些建筑工就起床了。

    工程量浩大,赶着早日竣工,以免耽搁张辉的事情。

    前段时间,张辉才斥资数千万,让他在山脚下盖一科技养猪场。半散养和半圈养的养殖方式。

    为此,刘建华特地花大价钱请了几个专家,到张家山测绘山地,然后画出图纸,再建设。

    因为工程比较大,所以划分为三个工程依次建设。前些时间才刚刚完成二期工程,第三期还没开始动工,羊城,张辉一个电话打回来,让刘建华赶着弄几十口鱼塘出来。

    国家明文规定,不准把水田改成鱼塘,只能将张家山门前的小河拦腰斩断,筑坝,灌沙沉底。

    这项工程,投资不大,就是比较耗费人力。

    为了保证养猪场的工程如期进行,刘建华先是带着建筑工,到工地上安排他们今天的活儿,要进行到一定的程度,以及注意事项。

    完事儿之后,刘建华来到村长张发根家门口。这个时候,也就六点钟左右,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一束碎金子般的阳光从九霄之上打落下来,给这个安静祥和宛如仙境般的小村落,镀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发根,发根,起来哟!到哩六点钟哦!”刘建华喊了两嗓子,屋子里面便传来张发根的回应,以及窸窸窣窣穿衣服的声音。“来哩!”

    刘建华看着面前这栋小别墅,张发根的,完事儿扭头再看看其他家,一溜烟全是精致典雅的小别墅。

    刘建华感慨颇多,心想着,自个儿要是张家山人该多好。

    也就这半年多时间,张家山变化太大了。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半年前,整个张家山,百八十户人家,就张发根家住的是两层的小洋楼。其他人,十之住的都是土坯房,就是用黄土搭建的房子,上个世纪的作品。

    连红砖青瓦的平房子都很难见到。

    村子里面就剩下老头老太太,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又没什么学历文凭,出去也就是干着卖力气的活儿,或者修修车,当个厨师,做个衣服什么的。

    工资极其有限,工作时间每天都在十二个钟头以上。

    挣点钱不容易,兜里有了钱,多半也会在县里或者在他工作的城市买房。这年头,谁会在村里盖房,在县里,大城市买房子,房子会增值。

    在村子里面盖房子,投资十几二三十万下去,盖起来就是一毛不值。

    张家山不一样。

    完全不一样。

    现在小年轻都回来,家家户户在半年内不但盖起了小别墅,基本上都买了豪车。

    村口停车场去看,一百多辆车,基本上价格都在百万以上,满地奔驰宝马。

    其中有两部车,最便宜。

    一个大黄蜂,一个野马。

    张辉的车。

    大黄蜂除去改装的费用,当初张辉从平行进口过来的时候,落地价也就四十几万。野马是人送给张辉的,虽然这两部车价格是停车场最便宜的车,可它的地位却无人撼动,占据着停车场最好的停车位。

    不一会儿,张发根出来,手里抓着一串钥匙,一边揉着眼睛里边的眼屎,稍微还有那么点迷糊。

    两人奔着村委会走去。

    到村委会,刘建华像往常一样,打开广播,抓着话筒喊道:“喂,喂喂喂!呼呼!这个这个,到六点钟了,大家伙该起床了,尤其是那些小年轻啊!别赖床了。”

    “小辉说了,咱们要奔着全国第一村的目标,向前挺进。小辉已经上羊城给咱们村又准备发展一个项目,咱们呐!也得步子迈大点,抓点紧,跟上小辉的脚步,为咱们村的未来,贡献绵薄之力。”

    “那个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