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8、晋阳(第2/3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来邺城更险些被曹军偷袭,各地前后折损兵马六七万,投降、战死的将校有数十人之多,其中甚至还包括了自己器重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干。

    但自己最终还是成功扳回了劣势。

    在自己和田丰、许攸、逢纪等人的谋划下,邺城多管齐下,利用徐州的博弈换来了曹操的反正,策反敌军将领马超引起了关西内乱,而在伐交、用间等手段的辅助下,关东的军事行动和预想的一样顺利发动,袁绍调度十二万兵马,征集二十万民伕,号称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多路并进,进攻并州、河内两地。

    其中三万兵马由大将颜良率领,进攻河内;两万兵马由大将文丑率领,进攻上党;袁绍则亲率六万步卒、一万骑兵进攻太原,余下兵卒、民伕交由坐镇后方的沮授、淳于琼等人调度,输送供应大军粮草辎重,防范隐匿山林的黑山贼的骚扰袭击。

    眼下,各路兵马如期攻入太原、上党、河内境内,并且捷报频传,大军的胜利指日可待。

    比如太原一路,袁绍的大军就已经将敌将曹鸢牢牢围困在了晋阳城中,困守城中的敌军将士插翅难逃,尽管他们在曹鸢的率领下,拒绝投降、负隅顽抗,可袁绍有绝对的自信,自己能够率军将晋阳这座坚城攻陷下来。

    毕竟,连易京那样棘手的楼橹、营垒,都被河北大军前仆后继地踏平了。

    “听!你们有没有听到隐隐约约的笛声。”

    心事如潮的袁绍突然听到从远处随风传来了一阵断断续续的笛声,他乍听之下,原以为是山风呼啸的变换,可倾耳听了一会,觉得是笛声无疑,这才转首看向身边跟随上楼的逢纪等人。

    逢纪早在袁绍之前就听到了这远处敌墙方向的笛声,他趁着袁绍登楼沉思的空隙,已经先问过其他守值的军吏了,当下立即答道:

    “明公,在下也听到了,是笛声,而且是城墙上传来的。”

    “哦,是晋阳城上的笛声?”

    “是的,听军吏禀报,这两日来,一到夜里这个时辰,敌墙上就有笛声传来,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夜探的斥候回报,说是城墙上有一个文士带着敌军士卒,吹起了笛、埙。”

    “那看来是城中的守将担心晋阳久困之下,人心思变,这才想出了这夜间吹笛的计策,用以鼓舞士气、安抚人心。”

    袁绍也是统帅大军的将帅,他当然知道身处沉闷枯燥、军法严苛的兵营之中,时间一长,离家日久、饱受征战劳动的底层的士卒们身上就会产生种种戾气,这些戾气既会伤人,也会伤己,擅长带兵打仗的将领,都必须及时化解士卒身上多余的戾气,而这除了在战阵上用胜利和军功激励他们外,还需要通过其他许多途径来安抚、慰藉他们。

    营妓、犒赏、剽掠、屠城,都是诸多途径之一,当然,歌谣也是。

    歌谣,有的时候会是瓦解军心的楚歌,但更多时候,都是以激励士气、安抚人心的面目出现的。

    袁绍举目远眺,伴随着隐隐约约的笛声,他似乎看到了在城墙上枕戈负甲的敌军士卒面带笑容、安然入睡,也不知道自己营中的士卒,又有多少夜里也会听着这余音袅袅的笛声入眠的。

    想到这里,袁绍叹了一口气,皱着眉头说道:

    “你说,这会不会又是那个徐庶想出来的计策?”

    河北大军进军并州以来,原本就是治下的士民前来投奔袁绍的络绎不绝,如宗帅商曜、士人王凌,他们除了控诉西凉军的种种暴行之外,还带来了不少有关敌军的情报。

    据他们说,敌将曹鸢原本打算依托山险,在太行山阻击河北大军的深入,但有一个徐庶的幕僚献策,告诉曹鸢说太原境内的民心向袁,大军在外,郡中迟早生变,到时候曹鸢进退两难、难逃兵败,还不如坚壁清野,聚敛粮食辎重,毁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