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安知名不名(第2/3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此言既出,周良不敢再劝,只能怏怏退下。原本跟随的诸人也意识到了这次劝进并不是“简在帝心”的应时之举,而是周良心存侥幸的冒险行径,连忙告罪退下,一下子山上诸人又变成是在乱糟糟地后退,似乎连天边刚刚振奋人心的紫气也随之黯淡了不少。

    有人下山,也有人上山。

    阎行原本只想让人请来蔡琰,但最终同行来的还有带着孩子的裴姝、张蕊两女的车辇。

    看了拉着孩子下了车的裴姝、张蕊一眼,阎行最终还是转向了蔡琰,他说道:

    “昔年孤曾登临北邙山,感叹其山势绵延、峰峦叠嶂,今日又见崤山险峻高峭,不由回忆起了当初的雒阳见闻,昔年旧景已然不在,但所幸旧人却还有一二在侧,索性邀大家共赏矞(yù)矞奇观。”

    “北邙虽壮,不如崤函险固。”

    看到落日紫气下的崤山巍峨壮丽,一时间蔡琰也有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阎行似乎兴致颇高,他说道:

    “大家承令尊之学,才情高迈,观其美景,必有诗、赋以抒雅怀!”

    蔡邕的才名四海皆知,与其他专注经典的大儒不同,他的一生创作丰硕,诗、赋、碑、诔、铭、赞皆有过人之处,蔡琰继承父学,才情也是高人一等,那首《悲愤诗》即是明证,只是近些年来,她似乎不再有诗赋创作了。

    “妾斗筲之才,恐有污尊听。”

    蔡琰婉言推辞,但阎行还是执意邀请。

    眼见着推辞不得,蔡琰蹙着眉头,看着山景一边移步一边思索,想到了自己父亲的命途多舛,再想到了自己的曲折遭遇,走了十来步后,她才停了下来,缓缓说道:

    “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

    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

    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

    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

    与前作《悲愤诗》中的情感类似,蔡琰的诗句中都有深深的家国之情和故园之思,阎行咀嚼着蔡琰的诗句,脸色变得凝重,过了半响才说道:

    “好诗,句句隽永,动人心怀。只是,大家,在心头留个念想也是好的。东边有了念想,在西边才能够安生,若是两者都不在了,此生,就只能如同那龙潭之水了。”

    “将军所言甚是。”

    蔡琰点点头。一旁的裴姝听得久了,沉默多时的她突然莞尔一笑,笑着对阎行说道:

    “夫君,今日见紫气皇皇,崤山巍巍,妾心中有所感,也想要赋诗一首。”

    “卿但言之。”

    阎行的态度淡然,就像是事前已经知道裴姝会赋诗一样。裴姝也不在意,脸上的笑容不减,她轻移莲步,待到第十步时堪堪停住,看着映入眼帘的巍峨群山,慨然说道:

    “凉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雪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好诗句,诗情顺人应景,让人眼见陵岭之雪松,耳听函谷之劲风,虽有一时的愁云黯淡、落日余晖,可终有紫气东来,真人回还之喜啊!”

    张蕊在一旁拊掌赞叹,阎硕、阎统两个孩儿也应声附和,跟着在后面拍掌,大声叫好。

    阎行听了裴姝的诗,又听见自家孩儿的笑声,原本凝重的脸上也不自觉地笑了。

    裴姝见到阎行重新对诸女露出了笑容,就知道那点事情已经过去了,她梨涡浅笑地向阎行问道:

    “妾献丑了。夫君志向远大、虚怀若谷,眼见着大好河山,想必心中也有诗作涌上心头了吧。”

    跟以往一样,裴姝总是最能体会阎行的心思。

    的确,看着那一团渐渐消逝的紫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