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1、捷报(第2/3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杖、财货珍宝,已经造册入库。”

    “另初步统计,北境治下有民户三万多户,加上白波裹挟的流民,人口应该在八九万之间”

    戏志才一边汇报,一边将几卷竹册抱到阎行的案前。阎行摊开其中一册,听着戏志才的统计,不禁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战阵上从来就是残酷无情的,阎行虽然听到的只是数字,但他知道,这里面蕴含着的血汗和艰辛。这几场追击战、攻城战、野战、遭遇战下来,几乎是一个大曲的人马就这样折损了,阎行不仅心疼那些精锐的战兵,而且也心疼那几百匹来之不易、折损后又短时间难以补充的战马。

    白波军的主力这几战下来,基上已被消灭,不仅是上层首领的战死,而且那些积年的老贼也被斩杀殆尽,剩下的那些白波俘虏,如何分化、役使、驯良他们,在绛邑、临汾两地,阎行的人马做的已经够多了,还总结出一套法子来,帐下的文武能够解决,阎行就不再赘言了。

    最后,就是北境的民户问题,虽北境的人口已经较太平年间死亡、逃散了一半,但剩下的这些土和流民人口,想安置并将他们重新纳入统治的范围之中,也不是一桩轻松的事情。

    揉过了太阳穴之后,阎行振作精神,开始发话了。

    “伤亡将士的抚恤和立功将士的封赏,就先从此番的缴获中提用,不够的再从临汾的库房中调取。北境如今已经大半收复,连年战乱,无主的田地很多,对于伤亡的将士,除了粮帛外,我还打算授予他们的田地,只是这个亩数和军功间的权衡,还需和其他军吏一同商议后,再做决定。”

    “北境的民户安置,连年战乱,人口死伤逃亡、田宅毁坏抛荒,各城县寺中的文书账簿,也销毁遗失了大半,再想按照大乱之前的那一套“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的制度来治理民众,可谓是难上加难。所以,我决定将民户就地安置在平阳、襄陵、杨县三城之地,还是以各城守将暂领屯田之事,行军法管束。那些伤残的士卒,也可这样安置到各处之中去,担任五十人一屯的屯田屯将。”

    “收复的城邑多了,能战的兵马却减少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虽以目前的情况,大肆扩充兵力并不实际。但我打算开始训练、征召屯田兵,这样农时务农,战时为兵,手中可用的兵力也就大大增加,而征召的屯户可以给他们减免徭役,立功后也可额外授予他们的田亩,可以先从绛邑、临汾两地施行”

    戏志才、周良两人都知道阎行想要割据经营河东的野望,因此对他打算在收复的北境城邑上继续施行新制,也没有感到任何意外。

    两人在各自位置上,展开竹册、蘸墨动笔,将阎行的命令依照条目,一条条列了出来,准备随后经过军中的文笔吏润笔和抄写后,就在军中颁发实施。

    等到搁笔的时候,周良想了想,转向阎行,道

    “校尉,北境既然已经大半收复,白波贼寇也已平定,那如何报功一事”

    阎行听了周良的话,点点头,转头看向戏志才,想征询他的意见,戏志才补充道

    “捷报牛中郎将和郡府那边,是都要派快马送去的。此外,还有赈济灾民的事情,前汉的贾子曾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原北境的农事就荒废大半,如今因为开春的战事,北境的春耕更是耽搁了,需要安置的民户中,不乏饥肠辘辘的,但临汾、绛邑尚且不能自给自足,我等实在没有多余的粮食去赈济灾民。”

    到底,阎行终究不是关东那些已经形成割据事实、俨然诸侯、军阀的刺史、太守,他在私底下可以为了自己的野望,而大肆经营河东。但表明上,却不得不表现出对牛辅的服从和跟河东郡府之间的协作。

    牛辅总揽关东的西凉军战事,阎行虽然身处河东,但同样要接受陕县的牛辅的号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