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0、贾逵(第5/6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紧张,过了半响,阎行才缓缓开口,他剑走偏锋,没有正面回答贾逵的问题,而是道

    “艳自入河东以来,心感河东生民之苦,又苦思平贼之良策,幸遇得一贤人,为我指点迷津,贾君可想听一听”

    “校尉但无妨。”

    贾逵此时看到阎行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也收敛眼光汇中的锋芒,不再咄咄逼问,而是顺着阎行的话头讲下去。

    “那位贤人告诉我,前汉的董子有言,穷急愁苦而不上救,则民不乐生;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如今白波之所以势大难制,归根到底,还是黔首民众无法安居乐业,平白波之贼易,可平饥荒之贼却难。艳虽不才,也知农事乃是百业之基,故而招揽流民,恭行屯田,就是要使河东之民无饥寒之迫。”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行非常之事,固见非於世。艳所为,皆是为了社稷生民,问心无愧。”

    “如此,逵算是明了校尉的志向了。”

    贾逵听完阎行的话,面上若有所思,话语也显得平缓了些,虽然阎行给出的理由,也不是他越俎代庖、插手县寺行政的合法解释,但贾逵亲自走访过绛邑城内城外,也知道阎行的到来,确实是给这北境数县之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也是,贾逵夺取绛邑之后,最终愿意选择和阎行坐下来谈的原因。

    要知道,在他赴任之初,安邑城中,没少人暗中撺掇贾逵和这伙横行无忌的西凉军撕破脸皮。

    贾逵看着这位年轻校尉,做出了自己的保证。

    “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逵虽无曹相之才,但也愿效法先贤的美德,萧规曹随,无败校尉绛邑之政。”

    贾逵这是表示了自己接任守绛邑长之后,会遵循阎行等人原先在绛邑定下的安民屯点、招揽流民的政令,阎行大喜,贾逵接任绛邑,在双方都不撕破脸皮的情况下,阎行自然是不能够再强行夺取县寺的政令之权,而现下贾逵做出保证,承诺不会让绛邑人离政熄,这已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那在下,就要先谢过贾君了。”

    “逵,也要替绛邑士民,谢过校尉。”

    大事已经谈妥了,双方完成了妥协,堂上的气氛也变得和洽起来。两人随后又谈论了兵法和河东物事,倒也相谈甚欢,颇有一见如故之感。

    最后,阎行告辞离开时,贾逵更是亲自送到县寺外。

    “艳军务在身,就不再多叨扰县君了。”

    “校尉安走。”

    阎行笑了笑,他想了想,指了人群中立不安的郑多,口中道

    “郑廷掾,虽资质平庸,但胜在任事勤勉,县君若不嫌艳越俎代庖,艳就自作主张,让他戴罪立功,留在县寺之中了。”

    贾逵知道凭借自己只言片语的承诺,始终是不能够让阎行彻底安心的,而郑多才具一般,否则也不会被贾逵轻易夺取了县寺的控制,阎行留他下来,更多的,是为了保证绛邑不会人离政息,贾逵稍稍沉吟一下,就爽快地答应下来了。

    “如此,告辞了。”

    阎行行了一礼,爽朗一笑,也不迟疑,当即上马,带着原来势汹汹的西凉军就掉头准备出城去了。

    贾逵看着这班西凉兵渐走渐远,想起了在大堂上阎行坦露的言谈,眼中闪过了一丝忧色。

    “此人雄心勃勃,又手拥甲兵,有此人在,却不知今后,对河东士民而言,是福是祸。”

    那边阎行等人策马而去,阎兴随骑跟在身边,看到阎行和贾逵握手言和,不禁心中疑虑,发问道

    “校尉,此事就这样算了么”

    “贾逵此人,非一般庸才,不可以常法待之,我等还是静观其变吧。”

    “那接下来,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