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2、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第2/3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节奏,然后扰乱敌方的节奏来打,下层次,则是不落入对方布下的局势中,不按照敌方的节奏来打。

    曹操因为提前进入战场,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势,所以他从容不迫,运用了中层的战术,利用汴水和辎车,发挥了自己步卒的优势,扰乱西凉兵的骑兵战法。而徐荣应对的方式,则是选了下层的战术,不按照曹操为自己选定的方式来应战,让曹操这一中层面的战术,无法上升为高层面的战术。

    这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就如同其他军吏所担心的那样,是以己之短,攻打敌军之长。但实际上,兵争之势,变幻莫测,又岂能够在战场上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只要能够在交战的过程中,敌我一方及时把握住某一个稍纵即逝的契机,往往就能够扭转劣势为优势,成功以少胜多,反败为胜。

    道家有“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道理,徐荣没有读过老子,但并不妨碍他凭借自己的为将天资和战阵经验,作出了眼下最适合西凉兵进攻的策略。

    “李司马,你率原先军中的三千轻骑,我再给你补一千步卒,合计四千兵马,攻击叛军的右军”

    “诺”

    “阎都尉,你部有千余部曲,如今我临时再调三千歩骑给你,合计为四千余兵马,攻击叛军的左军”

    “诺”

    “王军候,次就以你所部为前锋,进攻叛军的中军,将亲率其他兵马,为你掠阵。”

    “诺”

    “其余军吏,各将所部兵马,披挂完整,随时听我进军号令,有懈怠乱序者,军法从事”

    “诺”

    徐荣用兵治军一向雷厉风行,既然下定了要用步战破阵的决心,素知他脾性的诸多军吏自然就没敢再吭声,纷纷依令行事,徐琨就驻马在徐荣的身边,此时他听到李蒙、阎行、王方等人都有各自的进军使命,唯独自己的调遣军令还没有下来,他微微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恰好,这个时候,徐荣严厉的眼光扫到了他的脸上,他下意识里在心中一紧,徐荣的眼光看向他时尤为犀利,仿佛已经看透了他的心思,他抿抿嘴,不敢言语,也跟着其他军吏一样依令从事。

    战阵之上,令下即行,得到命令的诸位军吏各自拨转马头,纷纷策马下了山丘,往自己所部的兵马而来。

    徐荣所在的中军方向,调动兵马的令骑不断出动,来回传令驰行,接到了调令的兵马很快就大步开动,汇入到了一杆杆鲜明招展的旗帜之下,最后列阵完毕,万余西凉兵歩骑,也与背水列阵的曹军针锋相对,形成了三个进攻型的大阵。

    王方所部兵马位于正中军阵的前方,作为此番突阵的前锋,徐荣和徐琨等其他将吏,则将兵马列在王方的后方,作为后阵。

    军阵两侧,李蒙带着三千轻骑和一千步卒,在左边列阵,而阎行则临时指挥着四千兵马在右边列阵。

    在兵马调动和列阵的过程中,徐荣派出了中军的西凉铁骑,作为警备兵力,防止对面叛军趁着自己阵脚不稳之际,突然发起袭击。而对面的曹操却很沉得住气,虽然徐荣的军队看似露出了一点破绽,但曹操却不愿意贸然进攻,乱了自己耗费苦心,背水一战布下的阵型。

    等到双方的阵势已成,随着西凉兵军阵中的号角声阵阵,一队又一队的骑兵竟然相继下马,和步卒一样布列成阵,关西兵卒常用的关西长矛被高高举起,密集的长矛锋芒汇集在一起,在阳光之下,就像是给自己的兵器镀上了一层金。

    而羌胡骑兵除了一部分,分在两翼作为掠阵的骑兵之外,其余的也纷纷下马,充当步弓手,夹杂在长矛手之间,整理自己箭囊中的羽箭,同时举起自己的长弓,向对面的敌军发出歇斯底里的怒吼。

    “大兄,对面的西凉兵这是要列阵和我等步战啊”

    西凉兵的进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