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3、攻守异势(第2/3页)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干脆就将车马都留在山坡下,再留两名亲卫在此看守,自己则和戏志才,后面跟着两名亲卫,徒步登山。

    虽然戏志才熟悉地利,阎行等人又脚力矫健,但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一路上披荆斩棘,还是费了不少时间,期间也遇上了一些逃难到这里的民众,他们看到阎行几人持弓带刀,远远就避开了。

    戏志才多年困顿,身体终究瘦弱,在山道上也歇了两次,阎行在他歇息期间,还趁机举弓和亲卫猎到了一只在林间觅食的山雉。等到几个人登上了山顶之时,已经日上中天,相较前后,也花了一个多时辰。

    不过山顶上的景色比起狭隘的山道而言,也确实是让人眼前廓然开朗,这处山峰虽然不是最高的,但胜在地理优越,景色奇丽,在这里可以北瞰大河、洛水,南望颍水、箕山,西面是轘辕关,东面是豫州的西大门阳城一地。

    阎行兴致颇高,登上峰顶远眺,只见西北有嵩高山诸峰面拱侍立,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东南有颍水奔流而过,往东南汇入淮水。北望大河如带,天限南北。再倚石往下俯瞰山麓,脚下的景色又和自己来时沿途所看的角度有了不一样的视觉,只见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之气势。

    诗经中有称赞嵩高山“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而后世的嵩山又有七十二峰的风景名胜,诸人于此登高望远,只觉诸山峰气象万千,引人入胜。

    阎行远眺西面,在层峦叠嶂之后,那是汉帝国的中枢所在,帝都雒阳,更西边,还有居崤函之固的长安西都。他想着两京的地利形胜和巍峨的宫阙,不仅回忆起不久前,在三辅皇甫嵩的军营之中,贾诩谈到过的天下策中,最让他心动的一部分内容。

    “以河东、伊洛两地为前拒,西收陇右、河西之精骑,南聚蜀郡、汉中之粟米,据守关中三秦之地,进退自如,攻守在我,成强秦之势,如此拥天子大义,东向以争天下,犹如秦扫六合,汉平七国。试问大军兵锋所指,何人敢不服,何城不可克。”

    汉末三国,战火连天,命如草芥,苟全乱世之中,殊为不易。但若是能够提三尺剑,如高祖皇帝一般,行大丈夫之事,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立下万代功业,又岂不快哉,也不枉来到这汉末乱世间一场。

    阎行扶刀立,看着远处的峰峦美景,再看看身边同样立着的戏志才。

    昨日里,该试探的他也都试探了,相信以戏志才的才智,也能够料中他如此行事的目的,阎行今日邀戏志才登高望远,就是想要借此时机,招揽戏志才加入自己的营中,眼下也再无刘乔等外人,两名亲卫也远远散开,在四周警卫。

    阎行伸手往西面一指,慷慨笑道

    “两京形胜,崤函险固,追思秦汉争雄之事,群雄逐鹿正在其间,人生天地之中,恰逢乱世之秋,思行大丈夫之事,唯恨身旁少一二良、平知己。若能与之,驱马纵横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功业千载,英名长留,岂不痛快。戏君以为然否”

    戏志才闻言也淡淡一笑,并未去接阎行的问题,而是轻笑道

    “崤函之地,险则险矣,固字未必能符”

    “戏君此言何意”

    面对戏志才没有接自己的话,阎行心中有些失望,不过既然他又起了这崤函之地,想必也是另有深意,阎行也没有立马沮丧,又顺着他的话问道。

    “阎君若不嫌弃我聒噪浅薄,在下愿为君讲一个故事。”

    “故事,好啊,戏君的故事,想必也是金玉之言,艳洗耳恭听”

    戏志才转而将目光投向西面的峰峦,仿佛也是正在眺望雒阳、长安两京地势,口中的故事缓缓来。

    “这桩事情来,和名将吴起有关,当年魏文侯用吴起为西河守,在河西防御秦人,魏文侯卒,武侯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